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高校篮球队爆发力训练效果不明显、学校与教练对高水平篮球队员爆发力训练不重视的背景,旨在探究在体能训练中使用专项力量训练与基础力量训练相结合的复合式训练方法、将篮球运动的动作特点融入到爆发力训练中去,是否会使运动员的身体在承担合适负荷的前提下更高效地实现训练目标,从而进一步提高爆发力训练的经济性。同时,将科学化训练监控设备引入到训练中去,对运动员的训练的过程进行外部监控,使教练员尽可能全面地掌握运动员的实时训练状态,并根据训练监控系统所收集到的数据对训练计划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使训练计划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希望探索出一条高质量、高经济性的体能训练道路,为缺乏专业体能教练指导的广大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选择我国西南地区某校高水平女子篮球队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为两组设计不同的爆发力训练方案,其中对照组为传统的单一动作模式的爆发力训练方法,实验组采用与专项动作相结合的复合式爆发力训练方法,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运用Firstbeat科学化训练监控系统进行训练监控,通过监测运动员训练负荷量和实时心率等训练数据,分析、判断训练效果的大小,并根据所收集到的数据制定、调整体能训练方案,对训练组数、次数、重量进行量化调整。在训练的过程中进行爆发力测试,通过助跑摸高和30米冲刺跑两项测试对运动员训练的前期、中期、后期进行三次测试,以衡量、研判运动员在训练后的爆发力增长情况以及两种训练方法的效果。研究结果:在对运动员进行了八周体能训练干预以及监测后发现,使用复合式体能训练动作进行训练的实验组与进行单一动作模式体能训练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训练过程中产生了相对较多的训练负荷量;通过训练周期内进行的三次爆发力测试的结果发现,实验组运动员的最后一次爆发力测试成绩与本人第一次测试成绩相比运动员在30米冲刺跑上变化不明显,但实验组运动员在助跑摸高项目上成绩提高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运动员。本文通过对运动员训练负荷量数据的采集、分析后发现,训练负荷量与运动员的自主疲劳感觉呈正相关态势分布,但通过分析运动员的RPE量表、训练前恢复检测以及次日的训练状态得知,训练并未使运动员产生疲劳累积;通过分析两组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增长与训练负荷两者之间的关系得知,训练负荷相对较大的实验组运动员运动成绩增长较大。因此认为,采用复合式训练方法进行爆发力训练,有助于运动表现的提高。研究结论:1.合理控制训练负荷量是运动员能力提升的关键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承受能力是判断训练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若训练负荷量过小,可能不会对运动员造成有效的训练刺激,使训练达不到预期效果;反之,如果训练负荷量过大,则会使运动员产生过度疲劳,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从而对阶段性训练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运动员的训练负荷量进行合理的控制,将训练负荷量控制在既能对运动员产生刺激又不使运动员过多的产生疲劳的量度。2.行之有效的训练监控有助于训练成绩的提高本研究建议,虽然训练监控的方法多有不同,但作为教练员不能仅靠自身经验就对运动员的训练内容、训练量做出具体的指导,教练员自身要具备进行训练监控的思维方式,做到每一次的训练计划的制定都有所依据,只有这样才可以合理把握运动员的训练负荷量并通过周期性训练促进运动员的训练负荷量不断提高,使运动员不断适应训练内容的刺激,促进运动员个人能力的提高。3.复合式训练对运动员爆发力表现效果更好本研究中所提出的复合式爆发力训练,即对传统的抗阻训练进行新的设计,将力量训练动作与篮球专项动作中的跑、跳、投等技术动作相结合,募集更多肌群参与动作,使运动员在篮球专项动作模式下进行抗阻训练,从而实现发展专项爆发力的训练目标。在训练中使用Firstbeat科学化训练监控系统对运动员进行监控,发现使用复合式体能训练动作的实验组与使用传统抗阻训练的对照组相比,基于爆发力表现的测试成绩较好,训练过程中心率较高,产生的训练负荷量较大,且在训练后对运动员填写的RPE量表的数值进行离散程度检验,样本之间的标准差较小,说明数据离散程度低,即两组运动员所感受到的主观疲劳感相差不大。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归纳整理和分析后认为,在疲劳程度不存在显著性提高的前提下,使用复合式体能训练对运动员将产生更强的刺激,且使运动员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