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的尊德性心之本体与发用、主敬涵养与正心诚意--从明镜之喻看朱子与陆王之异同

来源 :孔孟儒学历史传承与转化创新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123456789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本体之心是朱子思想体系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朱子与陆王、性即理和心即理的重大差异,不在此本体之心,而在此心之发用.陆王认为,发用乃是自足心体的完全呈现,故功夫为反身内向的发明本心和致良知;朱子则认为,发用仅仅是自足心体的有拘限的局部呈现,由此更强调格物致知,而尊德性的功夫也因此知的深浅而区分为高低两个阶段,物格知至前的主敬涵养和之后的正心诚意,唯有后者才与陆王有近似处.二者之间的异同,在他们共同借用的明镜之喻中清晰可见.而这同时也揭示出源自佛老的影响.
其他文献
儒家和自由主义者都关心人道之大,关心政治,但儒家、儒学和所谓的自由主义并不矛盾,至少与理解的孔子和自由主义并不矛盾。儒学的要义是什么?《乐记》说的“礼乐刑政”
会议
"格物致知"是宋明理学乃至整个儒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而且深具认识论意味.因此,格物致知与科学的关系是考察儒学与科学的关系的一个重要窗口,抑或说,研究儒学与科学的
会议
研究者发起的研究(Investigator initialed trial,IIT)是指由研究者申请发起的一个或一系列临床研究.在此类研究中研究者既是发起者、也是实施者.与临床试验相比、
会议
"责任伦理"概念最初由德国著名哲学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于20世纪初提出.而责任伦理学的兴起则源于德国学者汉斯·约纳斯(Hans Jonas1903年一1993年)于1979年出版的
会议
朱子之前的仁论有三种进路,分别是从情上说仁、从心上说仁和从性上说仁.在《仁说》中,朱子从德上说仁,综合了历代的仁论.在其中,朱子特别针对二程门人离爱言仁的两
会议
"内圣外王"虽然最早出现于《庄子·天下篇》,但后来因其精神在儒家得以充分展现,所以成为了儒家所宗奉的根本原则和最终目标.从孔子的"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会议
人与儒家到底是何种关系?人在儒家中到底处于何种地位?要合理地说明这一问题必须建立在对儒家健全地认识之上。事实上始终存在两种儒家:作为“在”的儒家和作为“在
会议
近代以来,契约观念已成为证成自由的制度基石,儒家要发展现代自由有必要对契约观念做出儒学的解读.汉语"契约"概念体现着自愿平等、责权对价的一般特质,但同时契约
会议
一个学说或思潮能够对一个地区或国家造成深刻且长远的影响,并非横空而有或是一人所可一蹴而就之事,其背后必蕴含着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以及种种推动着其发展
会议
  民以食为天,因不良饮食行为而产生的肥胖、饮食失调及继发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也给社会卫生系统带来巨额的经济负担。近 30 年来,随着我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