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老年腰椎长节段融合术后胸腰段交界性后凸的危险因素,通过对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分析,评估术后的矢状位整体及局部平衡状态.方法 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组选取2009年至2011年间,年龄≥60岁,行脊柱长节段融合手术,最上端固定椎位于L1或L2,融合节段≥4节,随访出现近端交界性后凸的患者共9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老年腰椎长节段融合术后胸腰段交界性后凸的危险因素,通过对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分析,评估术后的矢状位整体及局部平衡状态.方法 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组选取2009年至2011年间,年龄≥60岁,行脊柱长节段融合手术,最上端固定椎位于L1或L2,融合节段≥4节,随访出现近端交界性后凸的患者共9例.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正手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2年主动脉相对于脊柱的空间位置变化.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正手术的22名右胸主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
目的 探讨腰椎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器植入术中、术后的假体植入并发症及其应对策略.方法 对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133例(拟)行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器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男62例,女71例;年龄35~81岁,平均60.8岁)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出现Coflex植入并发症者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41~71岁,平均58.6岁).
目的 观察选择性减压固定融合方式治疗伴有退行性脊柱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08~2012年采用选择性减压融合方式治疗伴有退行性脊柱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64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66.1±7.1)岁,选取术前及术后随访腰椎JOA评分、腰部VAS评分、下肢VAS评分、ODI评分进行比较.
目的 分析术前支具治疗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手术治疗患者SRS-22问卷及SF-36问卷心理健康评分有无影响.方法 分析2010年4月~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47例患者的SRS-22问卷及SF-36问卷,年龄平均14.4岁(11~18岁),其中接受支具治疗后手术组(BS组)27例,男4例,女23例;术前未接受支具治疗单纯手术组(S组)120例,男18例,
目的 分析影响青少年特发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肺功能的相关影像学参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9年7月至2012年8月侧凸患者,其中术前肺功能检查,胸部CT扫描资料完整,共24例,女16例,男8例.分析肺功能结果与站立位全长X光Cobb角、顶椎偏移、椎体旋转分度(NASH/MOE)、顶椎肋椎角差值、失状位胸5至胸12后凸角和胸段累及椎体数目之间相关性.
目的 评估微创单通道多节段间接减压融合手术(XLIF)治疗成人根性疼痛症状性退行性腰椎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2012年6月至9月采用微创侧方入路椎间融合(XLIF)治疗的患者9例,其中症状性下腰退变并侧弯畸形8例,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62~85岁,分别涉及L2~3,L3~4,LA~5节段,Cobb角38~59度.另一例女性16岁,特发性脊柱侧弯,主弯腰段,Cobb角45度,顶椎L3.
目的 探讨术前依据CT及MRI诊断黄韧带骨化症合并硬膜骨化的方法.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间确诊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并由第一作者行手术治疗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分析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CT及MRI表现,分析并记录各手术节段黄韧带骨化是否存在旗云征、轨道征、逗号征,然后通过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明确各节段黄韧带骨化是否合并硬膜骨化,最后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各种方法的敏感度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球囊扩张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36例38椎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s角的变化.
目的 评估术前MRI对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手术节段的诊断的有效性.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12月总共有421例OVCFs患者纳入该研究.所有纳入的患者年龄都大于55岁,且都因急性的腰背痛而怀疑OVCFs而入院.
目的 探索PVP手术过程中骨水泥渗漏以及骨水泥在椎体中的位置对于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及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的影响.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共采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患者192例,其中女性166例,男性26例,平均年龄73.2岁(60~92岁);所有患者均为首次且单个椎体的新鲜压缩骨折接受PVP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