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我国研究生课程存在学分较多、公共基础课偏多、实践课偏少、跨学科课较少等现象,前沿性课程明显不足,课程体系缺乏层级性.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本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实际,笔者认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与研究生教育学制的调整紧密结合,优化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提高课程教学效果.通过增加任选课程,适量增开创造性课程、跨学科课程和前沿性课程,构建研究生个体课程体系。要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出 处】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研究生课程存在学分较多、公共基础课偏多、实践课偏少、跨学科课较少等现象,前沿性课程明显不足,课程体系缺乏层级性.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本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实际,笔者认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与研究生教育学制的调整紧密结合,优化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提高课程教学效果.通过增加任选课程,适量增开创造性课程、跨学科课程和前沿性课程,构建研究生个体课程体系。要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全面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进程中迈出更大步伐。
其他文献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整体教育水平较低,师资队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偏低于中、东部地区。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对民族地区教师的培训。但是,现行的培训措施也存在一定问题。分层分类思想,为民族地区教师培训提供了新思路,契合了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
今天的知识社会拥有一种新形式的开放性信息的优势,然而对于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引发的更高期望促使教育工作者寻找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角色.教师教育者们自身也正尝试着运用科技和数字化工具来构建21世纪所需的能力并提高他们对教与学的贡献.知识建构反映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环境中使用,以解决适应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学习中全球化关联下的多元文化知识社会的需求所带来的挑战下改进了的教学方法.知识建构国际项目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美国一直利用联邦政策作为改革公共教育的手段。责任制的概念已经占据了基础教育和预备教师改革要求的中心地位。根据测试成绩反映出来的学生学习情况,已日益成为焦点同时这种国际间的学习成绩的比较也受到关注,与这种趋势相似的情况已经写入了从1 9世纪50年代开始的教育改革议程。这种改革集中在机会的均等和文化差异群体的公平性上。许多国家面临着相同的问题,而如果将美国作为一个改革和反应的案例进
象山,三面环海,一路穿陆,是一个典型的半岛县,从北至南200海里曾经是海丝之路的黄金水道,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中有象山人,也有象山高僧将佛道、茶道、书道传至日本、韩国,更有北渔山小白礁1号水下考古出水文物,充分说明海上丝绸之路与象山息息相关,休戚与共.面海而兴.今天的象山人更是利用得海独厚,得港独优,得景独秀的地理优势,弘扬丝路精神,融入海丝之路,加快海洋经济建设,为实现海洋强县、强省、强国作贡献.
对跨湖桥遗址进行考古挖掘,发现了独木船。树轮校正后的年代约距今7500-8000年。船史专家据此认为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独木舟。向世人宣布了跨湖桥遗址所代表的文化类型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一种独立考古学文化—跨湖桥文化。考古学家们还发现,在太平洋西部沿海地区广泛存在着一种叫有段石锛的文物,这是一种刨削木制品的工具,它的最原始雏型是跨河桥发现的背部有隆脊的锌式斧。有专家由此相信,六七千年前的跨湖桥人乘
岱山祭海,是浙江岱山渔民崇拜和信仰海龙王及海上诸神而相应的一种民间祭祀行为,是讨海为生的岱山渔家百姓延续传承千百年的风俗习惯,是渔民对丰收、平安,对和谐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寄托.岱山独特的海岛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孕育并延续祭海习俗。传承是民俗生存的必要途径,创新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岱山在传承保护祭海民俗过程中,尊重历史,尊重民意,紧接地气,合理创新,呈现出强势的劲头。具体体现在: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文
台州地处东南沿海,是经济发达的港口城市.陆域面积虽小,却是海洋大市,拥有8万多平方公里海域,相当于陆域面积的9倍.台州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符合当地实际,顺应世界潮流,踩准时代节点,可以说恰逢其时.在这样的历史机遇面前,作为台州沿海开发的龙头工程——头门港,要抢抓机遇,发挥领先作用,要通过港城互动引领台州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台州海洋经济的快速崛起.加强台州港建设。以头门港区为枢纽,促进台州港一体化发展
本文从历史、地缘、经济政策三个方面论述了舟山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的必然性.舟山的发展历史一直与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历程息息相关,是古海上丝绸之路产生、发展、兴盛、消亡过程中的重要节点.良好的深水港口环境、便捷的环杭州湾大通道、广阔而充满活力的长三角腹地,独一无二的地缘优势赋予了舟山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的先天优势.舟山新区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现代海
舟山群岛悬居大海,有6000年的人类繁衍生活历史,3000年的建城史和1000多年的建县史,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远离朝政、远离战火的宁静渔猎生活,也经历了朝野关注,世界瞩目的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中国从"黄土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历程.自公元738年始设翁山县以来,历经数次兴废以及翁山、昌国、定海、舟山等行政区域名称的变更.本文从舟山群岛的发展环境和历史转折入手,深入探究了不同政区地名产生
本文以考古发现和志书记载为依据,以历史年代为经纬,论述了中国各个历史阶段舟山"海上丝路"的发展历程及舟山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先秦至今,舟山在“海上丝路”的地位和作用,可用“早、快、重”三字来概括。“早”,先秦时期,舟山就有海上贸易,早于“陆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快”,在先秦、西汉及唐朝中期前,舟山在“海上丝路”的地位还不是很突出。但是唐中期后,随着东海航路的开拓,舟山港的地位突出起来了,而且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