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高产花生新品种“仲恺花1号”

来源 :第五届全国花生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仲恺花1号"是采用"湛油41"作母本、"粤油193"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油用型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高油分、耐贮藏、高抗锈病和叶斑病、中抗青枯病、适应性广等特点。在省级区试和全国区试鉴定中平均产量分别为4321.35kg/hm<2>和3955.50kg/hm<2>,各比对照种增产8.18%和7.39%,增产均达极显著标准;其脂肪含量高达55.24%,油酸/亚油酸比值1.38。该品种于200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我国南方花生产区作春秋季种植;栽培管理上注意采用适期播种、适当密植、增施肥料和及时除虫等措施。
其他文献
研究了pH值、常见食品添加剂、氧化剂、金属离子、氧气等对黑花生衣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黑花生衣色素稳定性影响很大,应在酸性环境中使用。蔗糖和食盐对黑花生衣色素具有增强吸光度的作用;添加少量苯甲酸和山梨酸钾对颜色没有明显影响;抗坏血酸及HO的存在加速了黑花生衣色素液褪色;焦亚硫酸钠也会导致黑花生衣色素液颜色变淡;Fe会导致黑花生衣色素迅速生成黑褐色沉淀,Mn、Mg会导致色素液吸光度降低
为了解花生不同种质和生育期的耐涝性差异及与大田产量耐涝性关系,对8个种质的种子进行180h浅、深水处理,对其幼苗进行10d淹涝和大田短(10d)、长期(88d)湿涝,测定发芽能力、幼苗生长发育和乙醇脱氢酶(ADH)活性、大田湿涝产量(WY、WY)和产量耐性系数(WTC、WTC)。结果表明:(1)花生对淹涝较敏感,且因淹涝时期、程度(水深)和种质而异。浅涝时种子先露尖而后发芽;深涝时只露尖而不能形成
花生籽仁蛋白质含量较高,研究不同品种花生各器官中氮代谢酶活性的差异及与籽仁蛋白质含量间的关系,可为花生优质高产提供依据。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氮素水平对小粒型花生各器官中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氮素水平既能增加花生各器官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又能提高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等氮素同化酶的活性,使其达到同步增加;氮素水平过高
我国南方花生主栽品种绝大多数为珍珠豆型,具有相似的形态性状,通过形态性状鉴定不易区分鉴别不同的品种。为了保证品种的纯度和真实性,维护育种者和生产者的利益,本文利用SSR标记对40个珍珠豆型花生品种进行了DNA指纹图谱研究,以期为从DNA水平上鉴别不同花生品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从212对SSR标记引物中筛选出12对多态性较高、扩增带型清晰的引物,即PM3、PM31、PM50、PM137、PM204
可溶性糖是花生最主要的糖类,其中蔗糖占可溶性糖的60%以上,是花生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对不同基因型、同一基因型不同粒级花生的蔗糖、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和粒级均对花生的蔗糖、可溶性糖含量有显著影响,一级米和二级米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与三级米间差异显著。
本文介绍了脂肪氧化酶的分布、酶学特性、生理功能以及花生脂肪氧化酶的研究现状,根据花生种子脂肪氧化酶同工酶等电点差异,利用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建立了花生种子脂肪氧化酶的鉴定方法,此方法为筛选花生种子脂肪氧化酶缺失品种提供了技术保障。
木文以川渝地区有代表性的普通型、龙生型、珍珠豆型和中间型的农家种、育成品系及主要栽培品种共43份材料,将表型分析和AFLP分析结合,探索来自同一生态区的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该区域花生种质资源的保存、评价、利用以及杂交亲本的选择提供依据,以提高花生育种效率。
20d苗龄的花生种质H2007经紫外光照射2h后放置12h抽提RNA作为模板,以兼并引物扩增得到大小约为1200bp片段,测序结果表明,此片段是花生的RS-cDNA,并且是一个完整的ORF。将此片段正向插入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32a(+)中,对重组子进行筛选和鉴定,证明了RS-cDNA已经正确插入到pET-32a(+)中。将重组子转入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SDS
为了提高花生花药培养取材的准确性,研究了花生花粉发育时期与花蕾大小、花药大小和花药颜色的关系。结果表明,花粉发育时期与花蕾纵径、横径以及花蕾花药纵径差、花蕾花药纵径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当花蕾纵径长度为1.5~3.0mm、花药颜色为乳白色时,花粉基本处于四分体或花粉母细胞时期,当花蕾纵径长度为3.0-4.7mm、花药颜色为乳白或浅黄色时,花粉发育以单核期为主,当花蕾纵径长度为4.7~10mm、花
"仲恺花2号"是一个高产稳产、抗性较强、品质较优、适应性广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在广东省区试鉴定中,综合平均荚果产量达257.84kg/667m,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6.21%,增产显著;高抗叶病,中抗青枯病;含油率52.55%,油亚比1.28。该品种于200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广东省及其毗邻省区水旱轮作田春、秋季种植,栽培上要求采取适期早播、适当密植、增施肥料、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