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带来了农村地区人地关系的根本性变革,在农村经济发展快速转型过程中,农户家庭耕地资源利用功能较传统方式已发生明显转变。农户家庭作为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其耕地生存依赖性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到农户家庭的土地利用行为。从农户家庭耕地资源利用功能属性角度出发剖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所在,对于全面了解和分析农户家庭土地利用行为选择,引导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政府制定农业宏观政策和农村土地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论文主要以湖北省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1166户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为实证,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分析农户家庭耕地资源利用功能分值和主导优势功能及其异质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揭示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多功能对土地流转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等土地利用行为决策的影响,进而对不同类型农户家庭的土地利用策略进行优化引导。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的异质性及其空间分异特征。通过构建农户家庭耕地资源利用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农户家庭的耕地资源利用功能值与优势系数,进而分析农户家庭耕地资源利用功能的异质性和空间分布特征,并从农户家庭耕地资源利用功能差异角度划分农户类型。2)农户家庭耕地资源利用功能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分析研究区域土地流转市场的基本特征,并运用多种模型检验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对土地流转行为影响的稳健性。3)农户家庭耕地资源利用功能对农业生产种植行为的影响。在分析研究区域农业生产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农户家庭耕地资源功能特征对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及其空间差异,并运用多种模型检验了结果的稳定性。4)基于耕地资源利用功能分化的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优化。运用聚类分析将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划分为7个策略,并以随机占优原则识别不同类型农户家庭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从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角度分析限制其采用土地利用策略优化方案的原因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根据以上研究内容,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农户家庭耕地资源功能特征呈现明显的个体异质和空间分异性。(1)耕地资源利用的食物供给功能是研究区域农户家庭耕地利用最基础与最具优势的功能;经济贡献功能在重点开发区和农产品主产区农户家庭中作用更大;养老就业功能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户家庭中承载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农户家庭耕地利用的未来选择保障功能利用分值整体相对较低,但在城市近郊区农户家庭中的需求被强化。(2)耕地利用功能的分化带来农户家庭之间分异程度的加剧,经济发展条件较好地区的农户分异程度较高。“非农型”是重点开发区农户家庭的主要类型,“经济型”农户家庭在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布比例相对偏高,而“自给型”农户家庭则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布较广。(2)不同地区农户家庭土地流转行为差异显著,且农户家庭耕地资源利用功能显著影响其土地流转行为选择。(1)调研区域农户家庭土地流转发生率较高,但区域差异较为明显。重点开发区土地流转市场发育较好;农产品主产区的土地流转发生率较高,但土地流转租金水平相对偏低;重点生态功能区土地流转市场培育相对滞后。(2)农户家庭耕地资源利用的经济贡献功能、食物供给功能稳健正向影响土地流入行为、负向影响土地流出行为;养老就业功能对于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并不稳健,而耕地利用的未来选择功能对于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不同主体功能区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的区域差异明显,存在着经济发展条件越好的地区,耕地资源利用功能对于土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影响越明显的特征。(3)不同功能区农户家庭农业生产经营行为差异显著,且农户家庭耕地资源利用功能显著影响其农业生产经营行为决策。(1)调研区域农业生产经营未出现明显的“非粮化”趋势,但土地利用程度较低,弃耕现象也依然较为普遍,且区域差异明显。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业生产参与度更高,但农业生产经营相对保守;重点开发区弃耕现象更为普遍,但营地农户家庭的农业种植作物选择相对多元、农业生产更为积极。(2)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对于经济贡献功能、食物供给功能和养老就业功能的依赖程度越高,其农业生产中粮食播种面积比重越大,土地复种指数也越高,农业生产投入也越大,这一结论均有较强的稳健性;而家庭耕地利用的未来选择保障功能对农业生产中的作物选择、复种指数以及生产投入的影响并不稳健。且在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条件越好的地区,耕地资源利用功能对于农业生产经营行为的影响越明显的一般特征。(4)不同类型农户家庭土地利用优化策略差异明显,但农户家庭耕地资源利用功能的差异显著影响其是否选择土地利用优化策略。(1)“自给型”农户家庭应采取积极农业生产策略,并多种植经济作物。但较高的经济贡献功能值和未来选择保障功能值制约其土地利用策略的优化选择。(2)“经济型”农户家庭应该采取积极的农业生产决策,并选择多种植粮食作物;其土地利用优化策略选择的制约因素是较低的经济贡献功能分值和较高的养老就业功能分值。(3)“非农型”农户家庭应选择放弃农业种植,但受家庭耕地资源利用的经济贡献功能、食物供给功能和养老就业功能利用程度的高分值的影响而未选择放弃土地;(4)“生存型”农户家庭应选择较为保守的农业生产行为,并多种植粮食作物,但受到较低的经济贡献功能和养老就业功能分值的影响而未选择更高回报的土地利用策略。(5)“增值型”农户家庭应选择较为保守的农业生产行为,但应更多种植经济作物,而限于较高的经济贡献功能的高分值和较低的未来选择保障功能利用程度的影响而未选择更高回报的土地利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