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肾上腺受体是与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一类G蛋白偶联受体,遍布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具有复杂的生理作用,使其成为多种药物的靶位点.相关药物应用广泛,并以母体化合物或者代谢产物的形式进入环境水体,从而导致可能的生态毒性.肾上腺受体靶标药物暴露能改变神经发育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并影响在行为和认知功能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的乙酞胆碱酷酶,同时,影响了心血管系统发育和功能,从而导致斑马鱼幼鱼游泳行为的改变。
【机 构】
:
浙江工业大学 海洋学院,杭州 310032 浙江工业大学 环境学院,杭州 3100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肾上腺受体是与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一类G蛋白偶联受体,遍布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具有复杂的生理作用,使其成为多种药物的靶位点.相关药物应用广泛,并以母体化合物或者代谢产物的形式进入环境水体,从而导致可能的生态毒性.肾上腺受体靶标药物暴露能改变神经发育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并影响在行为和认知功能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的乙酞胆碱酷酶,同时,影响了心血管系统发育和功能,从而导致斑马鱼幼鱼游泳行为的改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山东某热电厂化学水处理车间通风系统防护效果,为同类企业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及通风设施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通过卫生工程检测,分析通风系统控制效果.结果:整改前,化学有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100%;二氧化氯加药间及炉内加药间实测通风换气次数分别为3.4次/h和2.6次/h,不符合标准要求.酸碱计量间的通风换气次数为12.1次/h符合标准要
研究目的:通过对国内外运动与糖尿病肾间质纤维化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和比较,尝试性分析了运动对糖尿病肾间质纤维化影响的可能机制和现实意义,以期为运动防治糖尿病肾间质纤维化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研究目的:肝脏中PGC-1α 可靶作用于Lipin1 进而进行脂代谢调节,然而,有氧耐力运动是否可通过上调骨骼肌中PGC-1α 蛋白表达进而激活Lipin1,从而改善骨骼肌脂肪酸氧化,目前尚未有相关研究。本研究采用中等强度有氧耐力运动干预方式,探讨此运动方式对大鼠骨骼肌PGC-1α-Lipin1 的影响。
研究目的:肌肉和脂肪是机体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骨骼肌占机体总重的40%左右,是运动的最直接作用器官,其收缩和代谢接受神经和体液调节,骨骼肌功能的完整性和能量代谢稳态是防治代谢疾病的重要基础。脂肪主要包括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白色脂肪可在寒冷、运动等应激性刺激下转变为棕色脂肪(即白色脂肪棕色化)。
梅花针灸学派源于周楣声先生(1917年3月——2007年6月)家传针灸技术,因其先祖周树冬先生素好梅花而得名,迄今已传8代.周楣声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学家,新中国灸法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被誉为“灸法学泰斗”,其生前是安徽中医学院(现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全国第一批、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研究会顾问、安徽省灸法研究会首任会长,被
目前已有很多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人类的慢性疼痛存在性别差异.除男性泌尿系统和女性妇科疼痛外,在相同疾病的病程中,女性疼痛的严重程度、发作频率、扩散范围和持续时间均高于男性.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雌激素可能起到了一定的关键作用.本文将围绕慢性疼痛的性别差异与雌激素的相关关系作一文献复习.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均表明,疼痛存在性别差异,许多慢性疼痛疾病的发生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但关于慢性疼痛的
介绍马勇教授治疗急性筋伤经验,临证根据“血水相关”理论,认为病理关键是瘀水互结,治疗时以活血利水为上法,采用活血药与利水药相伍,内治法与外治法相配合.老师突破传统活血化瘀治法的思想束缚,将活血利水的学术思想贯穿治疗始末,在临床取得了显著疗效.
目的:为了观察局部皮下浮针行针扫刺技术及针刺后加拔罐放血法治疗各型痹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皮下浮针痛点行针扫刺技术及针后加用拔罐放血法对67例患各种痹痛证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证型包括行痹(12例)、热痹(11例)、痛痹(20例)及(着痹14例),并设10例正常对照组(每次每痛点指压15分钟毕).治疗组各痛点皮下行针扇形扫刺次后,加拔罐放血1分钟左右;而10例对照组均仅在痛点行局部指压15分钟
目的:观察杨氏3A+"掌五针"疗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杨氏3A+"掌五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治疗,对两组临床的近期疗效和随访1年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显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2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9%;两组总有效率比
介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杨骏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及特色.杨师治疗周围性面瘫是在中医经典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重视调神(包括针灸“调神”、中药“调神”与心理疏导“调神”),并且注重针刺手法,因人制宜,疗效显著,极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