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中的自然基底与人文景观--以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为例

来源 :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nfe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11个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是按照“以水为魂,以林为体,林水相依”的总体要求来建设的,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林水的主导地位,公园的两个基本特质即“滨河”和“森林”,两点融合,构成了整个公园的自然基底。另一方面,公园又不是如原始森林般自然状态存在的,它依托于各个区域大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特质,我们可以称之为人文基底。处理好森林和水的关系,把林和水的自然景观优化组合发挥到极致是基本的设计工作。同时,公园中是否该延续,如何延续历史文脉,人文景观所占比例多少,如何把握“度”,如何避免过重的设计痕迹和“文化绑架”形式的景观,是值得思考和推敲的问题。本文以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为依托,撷取其中的自然与人文典型设计,横向比较,并与已经建成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纵向比较,力求对人文和自然相得益彰的新时代森林公园形态做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其他文献
文中从建设中国商品基地和商品畜牧业基地,从国家粮安全需要;整治东北西部退化生态环境和保障周边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的需要;保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东北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科学地论证了加快实施“北水南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有呼玛河和黑龙江丰富的后备水资源,效益巨大,十分迫切,是振兴东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里程碑。
本文利用考察成果和文献资料分析了东北西部地区近年来沙尘暴的形成条件、危害表现和发生频率作了一个综合评述,并提出了减缓和防治沙尘暴的具体对策。
在综合分析吉林省西部地区通榆、乾安县的土地资源与开发利用状况以及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建议在吉林西部地区实施水利工程和土地整理项目的背景下,继续加大嫩江和第二松花江水资源的利用率,实施相应水利工程,向通榆地区乃至乾安西部地区引水,用于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及生态环境建设和荒漠化治理,包括农、牧业用水、城市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以及补给区域地下水。最终实现区域粮食增产及区域恶劣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的发展,实施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和西部调研考察结果,分析了全球变化在吉林省西部地区的响应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在进行气候变化趋势研究、预测和天气系统监测的基础上,将GIS空间分析功能与灾害天气预报紧密结合,建立起气候灾害空间决策支持系统,以合理配置水、土资源,积极推动西部生态恢复建设及土地整理的科学化进程。
国务院2007年7月2日批准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项目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增加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决策,意义十分重大.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是《总体规划》确定的重点工程之一,也于2008年9月26日获国土资源部批准.本文对项目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1.西部水资源问题,西部过境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丰富,第二松花江年平均径流量172.60
通过测定古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树和古桧柏(Sabina chinensis)树叶片槲皮苷(Quercitrin)的含量,分析其秋季含量和冬季含量的均值差值与古柏树生长势强弱的关系,表明古柏树叶片槲皮苷含量的季节变化与树木生长势的强弱存在相关性,生长势强的树木叶片槲皮苷含量秋冬差值较大,生长势弱的树木则差值较小.将秋冬两季节槲皮苷含量均值差值进行均值比较与独立样本T检
城市土地是越来越珍贵的稀缺资源。对于一块场地,尽可能地挖掘其潜力,体现土地综合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一个节点改造的论述,阐明了正确有效的途径可以使一个表面脏乱的简单场地再生为一个景观优美而且能满足广大市民生活休闲的多功能场所,从而体现了土地的综合效益。
通过对两个“北京郊野公园环”郊野公园建设实践及对其建成后效果进行跟踪,比较分析两个公园的方案及建成后情况,探讨具有北京特色郊野公园的设计方法及原则。
本文拟在郊野公园设计的基础上引入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以人作为出发点,阐述如何通过营造不同的植物空间调节人的心理和行为;如何根据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行郊野公园的植物配置,以使得郊野公园的设计工作更加人性化、更有科学指导意义。
柳荫公园北岸改造工程按照公园的规划意图,利用自然景色和人工景色,建成了一段富有特色的景色区。景区内以各类园林植物景观为主体,将自然气息引入城市,为建筑形式呆板的现代都市增添了一抹亮色,体现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