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使用中国农村的家庭调查数据,将农户家庭储蓄率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建模,自变量的选择遵循理论的关联性和数据可用性原则,拟建立计量模型来考察农村居民家庭储蓄率的决定因素,并就家庭社会网络对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实证检验,变量选择与描述性统计,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家庭社会网络确实能够显著降低农村居民家庭储蓄率,并且在依次增加控制变量以及考虑测量性偏误后,结果依然保持稳健。第二,通过对高低收入阶层的分别考察及分位数回归表明,社会网络只能显著降低较低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的储蓄率,并且这一效应在收入越低的家庭作用越大,当家庭收入达到6万元时,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家庭储蓄率的负作用会消失。第三,伴随着经济发展,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及市场化的推进,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家庭储蓄率的作用会下降。
本文结论的政策含义如下:第一,既然家庭社会网络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扮演了降低收支不确定性与缓解流动性约束的角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需要重视和谐社区建设,有效发挥农村家庭社会网络的保障功能;第二,由于低收入家庭对社会网络依赖较强,而相对富裕的家庭则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因此需要加强针对农村贫困家庭的金融服务,比如小额信贷业务,这样能够有效地改善贫困家庭的经济福利;第三,伴随着农村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家庭社会网络的功能将逐步弱化,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农村合作医疗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投入力度,这对降低农村居民的不确定性,提升农村居民消费也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