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今中外的生命教育看中医文化对当代生命健康教育的启示

来源 :第十七次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哲学2014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blecle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国内外对青少年的生命健康教育内容来看,都强调珍视生命、爱惜生命的教育,必备的健康知识的普及,心理健康建设,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旨在培育学生强健的体魄、丰富的生命情感、坚强的生命意志和健全的人格。中国的生命健康教育刚刚起步,发展还不完善,建立适合中国国情,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中医作为当今百姓身边的活着的传统文化,不仅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易”的精神内核,还有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是适合当代进行生命健康教育的重要素材。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培养“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的下一代,也是我们中医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因此,将中医文化中的生命健康教育内容在青少年中进行普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中医学是站在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文化历史的起点上形成的生命科学理论体系,它所走的道路不同,尊奉的哲学思想不同,践行的方式、方法也不同。西医学是站在近代工业革命的起点上形成的“对症治疗”理论体系,遵循的道路不同,践行的方式方法也不同。这就势必造成了在医学理念与方式方法的差异,不应当想方设法弥合这种医学的分野,而应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共同为人类的健康服务。然而,相互尊重是建筑在相
对“气化”的概念深刻理解,是学习和研究《黄帝内经》气化理论的基本前提。《黄帝内经》气化概念所反映的认知方式与特色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医基本理论的理论建构与演化发展。因此,在开展中医理论体系研究之前,应当深入解析《黄帝内经》气化概念的内容范畴。《黄帝内经》“气化”的概念具有三个层面的意义,即自然层面上,是指无形之气的生化作用;自然与人关系层面,是指自然之气对人的影响及其基本原理;人体内部层面,
“生生之学”理念是中医学区别于西医学的独特理念,蕴含在中医学理论与实践之中,使中医学具有自身特有价值。“生生之学”理念在当代中医学中的价值确立,在中、西方思维方式剧烈碰撞的今天,为中医药现代实践结果的诊释提供了方向。基于“生生之学”理念的设释,能使大量的新事实、新经验、新数据得以合理的融入到中医学理论之中,拓展中医理论,使中医学具有一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自晋代皇甫谧以来,就一直是一个聚讼不休、见仁见智的学术公案,至今尚未取得统一的认识.存在“黄帝说”,“战国说”,“汉代说”以及“非一时一人说”,刘向校书时,世上只存有若干散乱的以黄帝与诸臣子问答为形式的医学篇章,这些篇章都是单篇别行,刘向、李柱国搜集、清理、删重、分类、校勘之后,编订为《黄帝内经》一书。因此,将《内经》成书年代的下限定为公元前26年8月~公元前6年4月之间,
本文通过对彝医学本体论的研究,阐释彝医学对人类生命起源、人体生命的发生、孕育与生长壮老己的过程,以及人类生命的内涵与特征。彝族先贤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从认识宇宙发生演化模式为切入点,阐述了对生命起源、本质及生命过程的认识,揭示了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反映了彝医学的生命观和人体观。提示人们:研究生命规律,除了现代科学从解剖形态和理化性质途径探索之外,还可以从生命与宇宙关系进行研究,呼吁人们重视日益
文章指出《小儿要证直诀》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儿科学的成立。钱乙不仅深得仲景《伤寒论》之旨要,也尽可能吸收诸前贤学术之精华,钱乙不仅精通医术,而且他多识物理,喜观气象,于诸书无不窥,并能融会贯通,自成一家。钱乙医术高超,屡起病于不救。钱乙医德高尚,屡入朝为王公贵族治病,亦不居功自傲,反归功于人,颇有肝胆侠义之风。钱乙治学严谨,所学必经亲自验证。
本文就中医养生与导引行气之关系及其要点加以阐发,指出导引行气是中医学术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治未病”和养生学术的主要内容。所以尽管导引行气的方法很多,但都是围绕着“精、气、神”三大要素进行的,都包含了调身(形)、调息(气)、调心(神)三个方面。调身就是对身体姿势和动作的自我调整与控制,使之符合气功修炼的要求。调息就是对呼吸的自觉控制与调整,使之达到练功的要求和目的。调心是指调节和控制意识活动,使之
文章对与医德修养关系较为密切及着重思考的方面进行了论述,其中,民本思想是早期国家对原始民主思想的保留和反映,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国历代思想家乃至统治者围绕以民为本、关爱苍生的政治理念不断加以阐发,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必然会反映到医德思想中来,继而成为影响医德思想发展的重要因素。礼乐文化体现了“礼”的重德精神与“乐”的艺术精神的统一,礼乐并重是中国古代社会一切精
如果将健康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体魄就是它的根基主干。而健康的体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有所改变的,需要良好的生活规律来维持。如若不注重生活作息,纵情纵欲将会给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中医五行学说中五脏分别对应着五志,过喜或过惊则伤心,过怒则伤肝,过度思虑则伤脾,过悲则伤肺,过恐则伤肾。所以要养生,保持健康,不仅仅需要生活的节制,还要有平和的心态。所以养生在注重机体的同时必须与自然相结合,把握天地阴阳之道,汲
文章主要分三大部分:首先凝练传统儒学中“仁”的主要内涵;其次讨论其对中医医德思想之影响;最后总结二者之异同。指出儒学作为一个学派,无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在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流派、不同的代表人物,关于“仁”的论说也不尽相同。儒家的仁爱是一种基于同情心的普世之爱,由之所透显的是人本、人道的精神和理念。儒家仁的精神包含对人的道德主体性的挺立,具体表现在对个体道德人格的自主、自律、自觉的强调上。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