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高温天气分析与200906高温天气实例

来源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ey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61-2009年49年历史气象资料,分析驻马店市高温天气特征,把高温天气分干热和湿热两种类型,为驻马店高温天气提供预报思路与线索,并通过2009年6月24-27日高温天气实例分析,对预报指标进行验证.
其他文献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1°× 1°格点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图资料、雷达回波资料,对2012年6月25-26日铜仁市东都出现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各物理量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此次特大暴雨过程形成的物理机制,并尝试从中找出一些此类强降水天气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中低层低涡切变是造成特大暴雨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强降水的形成、加强与减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4年2月6-7日冀中平原强降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降雪过程有高空500hPa槽与低空700hPa、850hPa切变线相配合:地面为回流形势,冷空气随高压底部偏东气流西进形成冷垫,暖湿空气向上爬升产生降水;低层冷暖空气的活动较为剧烈,降水时段内冷暖空气交汇有利于锋生;低层偏南气流和地面东风的共同作用,水汽条件充沛:本次降雪虽然有一定的动力条件,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卫星、雷达和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4年和2010年夏季发生在河北南部位于高空低涡西北象限的两次局地暴雨特征和产生机制进行了分析.降水过程局地性强,对流性明显.暴雨的影响系统是高空低涡和地面气旋.低涡系统深厚,高层低涡中心位于河北南部,低层位于山东,暴雨落区位于低层低涡西北侧的东北气流中.高空低涡处于副热带高压和西北地区大陆高压之间,形势稳定
利用2007-2008年河北省加密自动站、京津冀区域内多要素自动站资料,根据小时变温,对太行山东麓焚风天气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焚风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焚风分布特征在夜间表现明显,强焚风一般出现在太行山东侧50公里内,弱焚风出现范围东扩,可达到太行山以东100公里;太行山北段东南侧和南段东侧,呈现出两个中心,而中段附近焚风出现相对较少;焚风出现位置和风向关系密切,西北风造成的焚
本文运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新一代雷达资料对2009年11月与2010年1月承德市两次冬季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1)华北回流形势与河套气旋的强烈发展是造成两次降雪过程的主要原因,两次过程冷空气的路径明显不同.(2)高低空急流的不同配置,分别体现了不同影响系统的天气特点和风场结构,为降雪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湿度廓线随时间的演变,反映了整层大气的水汽变化,对降水的量级有一定的指
2009年8月27日下午,石家庄、衡水、邢台发生突发性强对流天气,出现范围较广的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共造成石家庄地区的灵寿、正定、栾城、赵县、辛集5个观测站和邢台地区宁晋1个观测站的冰雹天气;石家庄、邢台东北部、衡水西部共14个观测站的风力达到8级,造成严重的暴风雨和冰雹灾害.应用常规观测资料、云图资料、雷达资料、自动站资料,对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强对流天气发生前,在我省中北部上空有
为了提高河北省浓雾、强浓雾的预测能力,为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论文利用1965年~2006年河北省16个代表站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以及Mann-Kendall等统计检验方法,详细分析了冀北高原区、燕山丘陵区、冀东平原区、太行山区和山前平原区等河北省五个地形分区的浓雾、强浓雾的月、季、年变化特征、日变化规律及年代际变化趋势.得到如下主要结果与结论:(1)浓雾、强浓雾的年变化特征:
采用1963-2009年河南省气象台资料室的河南119站的日降水资料找出了47年来发生在河南的历次持续性暴雨过程,并使用NCEP/NCAR的逐日资料对这些过程的水汽输送和收支进行了计算.通过水汽通道的不同对这些暴雨过程进行了分型,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典型个例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S"型通道的水汽来源为太平洋和印度洋;正北折东北型的水汽来源于南海和印度洋;而台风主体造成的降水,水汽就来源于台风本
本文立足于实时业务现状,利用常规和加密实时探测资料对河南一次大范围强风暴天气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与一次相似形势空报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同类强对流天气的预报着眼点.综合利用新一代雷达回波多种产品,详细分析了本次过程中雷阵雨、雷阵雨伴大风、强雷阵雨伴大风冰雹、局地大暴雨伴强风和局地冰雹四种不同的强对流天气特征.为提高灾害对流天气临近预警预报水平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这是一次东北冷涡稳定维持,河南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非线性拟合法分析了南京市1980-2006年间城市化进程,探讨了城市化与由其造成的城市各项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增温的影响关系,并结合区域气候变化按时间序列分阶段进一步分析了城市化效应对城市增温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①1980-2006年间南京市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化增温影响关系显著,其中对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影响最为明显,对年平均气温的影响次之,对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影响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