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的长期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chi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生物活性人工椎板在预防椎管内瘢痕组织粘连及重建椎管后方结构中的长期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重建椎板切除术后椎板缺损12例进行随访.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41~73岁,平均56岁.手术节段:腰21例,腰33例,腰44例,腰4、52例,腰52例.10例使用1个人工椎板,2例使用2个人工椎板.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从患者主观症状、体征、日常活动情况及膀胱功能等方面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通过CT检查测量椎管矢状径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12例获7~9年随访.人工椎板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J0A评分分别为(12.36±3.20)、(25.09±2.07)、(27.73±0.65)分;腰椎管狭窄节段术前椎管矢状径为(13.7±0.9)mm,末次随访时为(33.9±1.8)mm.经统计学分析,术前JOA评分和椎管矢状径与术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变化:X片提示内固定在位,无松动及断裂情况;CT检查示椎管明显扩大,椎板形态良好,未见塌陷;CT及三维重建提示人工椎板与周围骨接触面愈合较好,椎管后壁结构完整、稳定;MRI示椎管内无明显瘢痕形成,硬膜囊膨胀良好.按JOA评分标准:优10例,良2例.结论n-HA/PA66复合活性人工椎板能有效预防硬膜周围瘢痕组织形成,恢复椎管后壁结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及经验.方法:本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7-65岁.小腿下段前外侧外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5例,小腿下部前内侧皮肤缺损4例,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6例(合并部分跟骨缺损及跟腱下段联止点缺损);足跟部贴骨瘢痕2例,足背部慢性溃疡5例,足背部外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缺损面积4cm×4cm-14cm×9cm.皮瓣切取面积5cm×5cm-15cm×
目的: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是指损伤后3个月以上出现的下胫腓间隙增宽或不稳定,其可进展为骨性关节炎。目前仍没有一种手术方式能获得特别出众的效果,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我院对陈旧性下胫腓损伤的手术方法选择及治疗经验,并回顾了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
会议
目的:痉挛性马蹄畸形往往是因为跟腱的痉挛、肌张力增高而短缩,在放松或麻醉状态下可将足放平,部分病人开始时是痉挛性马蹄足,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转变成挛缩性马蹄足。本研究拟评估跟腱延长术对痉挛性马蹄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
会议
目的:利用山羊胫骨骨折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动物模型,探讨施加不同强度、频率组合的无创式体外轴向应力刺激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熟山羊72只,建立胫骨骨折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根据不同的应力参数使用无创性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进行体外轴向应力刺激,分为实验1组(350N、1.5Hz)、实验2组(200N、1Hz)、实验3组(50N、0.5Hz),并设立空白对照组为无应力刺激处理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和适应症及操作技巧.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共入选30例粉碎性骨折患者采取经皮微创内固定.术后对所有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VAS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Bostman评分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最终共有28例患者接受了经皮微创内固定术,另外2例患者因术中无法闭合复位而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所有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4.4个月(13
目的:总结了20例手指再造术后疼痛患者怎样减轻、缓解疼痛的循证护理经验。方法:主要是针对手指再造术后疼痛发生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干预。结果:根据患者不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个体差异等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痛苦,保证了护理效果。结论:促使护士对术后疼痛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积极主动地查阅相关资料,通过讨论,制定最佳护理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减轻、缓解疼痛,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士满意度。
目的 探讨在内窥镜技术干预下微创置入中空加压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法.方法 内窥镜选用椎间盘镜系统,在C臂X线机监视下牵引复位,经皮由股骨大粗隆外下向股骨头方向钻入两根导引针,沿两针之间作一长1.5cm左右切口直达骨质,沿其中一根导引针置入工作通道,并安装影像系统,在内窥镜监视下,清理置钉区域软组织并置入中空加压钉,同法置入第二及第三枚中空加压钉,用C臂X线机作最后确认.取钉时沿原切口痕切开皮肤长1
目的:对比分析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减压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伴神经功能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的56例伴神经功能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后路小切口微创减压联合经皮椎 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26例,微创组)和传统开放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30例,开放组),对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影像 学指标、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胸椎胸椎管狭窄症合并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上胸椎椎管狭窄症合并颈椎管狭窄症患者18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2例,年龄42~74岁,平均(54.78±9.3)岁.病程2个月~7年,平均病程(29.72±27.7)月.所有患者均一期或分期行胸椎后入路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及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颈、胸椎一
目的 探讨简化手术治疗小儿孟氏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孟氏骨折患儿148例,手术治疗68例。男38例,女30例;左侧29例,右39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的13岁;摔伤47例,车祸12例,砸伤6例,其它3例;手术分两组:常规组:30例,采用Boyd切口,尺骨予以张力带或钢板坚强内固定、闭合桡骨头复位,石膏旋后位固定6周;对照组(简化组):38例,在尺骨手法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