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垃圾:旅游研究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来源 :论坛组委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hengli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迫使人们全面反思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生活方式,可持续性发展成为旅游业界关注的重点。旅游垃圾问题是旅游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成为旅游发展过程中以及旅游研究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就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旅游垃圾问题至今尚未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足够重视,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分析现有的旅游垃圾论点、比较旅游垃圾不同解说的前提下,探讨了旅游垃圾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并以梅里雪山风景名胜区雨崩景区为例分析了旅游垃圾产生的主要根源。基于此,提出旅游垃圾研究中的几个重点问题:旅游垃圾分类体系;旅游垃圾的分异规律;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垃圾管理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在文章最后指出旅游垃圾分类的障碍因素以及运行机制将是该领域重点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跨亚欧的遗产大道。在这条遗产廊道上,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包括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遗产旅游迅猛发展的今天,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正在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更加突出。如何在保护遗产资源,传承人类文明的同时,促进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命运的结点,也是丝路遗产重要的现代价值体现。本文分析了丝绸之路文化遗
胶东地区是全真教的发源地,蕴涵着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本文分析了全真教在胶东发展的自然与人文条件,从旅游的视角对胶东道教文化资源进行了分类。针对道教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和缺乏以道教为主题的旅游线路等开发中的问题,提出了注重开发道教思想、增强道教文化地方特色、开发道教养生旅游、设计以道教为主题的旅游线路等开发对策。
中国西部风景名胜区景观优美,文化荟萃,但旅游发展与资源品质尚有距离。文章论述了当前旅游发展的特征,证明了西部风景名胜资源、气候适宜度和旅行距离对西部旅游开发的作用,提出了西部风景名胜区联动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发展措施。
在改变生命周期理论的约束条件下,可以获得两个修正性的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基于纯客源因素的生命周期理论和人为干预下的生命周期理论。根据这两个理论、农业轮耕理论和云南旅游实践,旅游目的地轮耕既是可行的又是必要的。旅游目的地轮耕是区域旅游对其所属旅游目的地进行有计划的轮流开发经营的一种旅游目的地生态开发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模式。旅游目的地轮耕的边界可以由旅游容量饱和值和游客边际利润的零点来决定其起点时刻
景区旅游产品开发在整个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景区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开发过程中引入项目管理的观点,并建立了系统的景区旅游产品开发项目管理的过程模型来指导目前这些问题的解决。
本文以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模型研究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旅游产业范围的界定,以及对云南省旅游产业竞争力要素的分析,构建了云南省旅游产业竞争力模型的分析框架——三层次模型,按层次分析云南省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借以明确云南省自身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寻求适合于其跻身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的模式。
佤族主要居住于云南边疆最边陲,由于居住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山高谷深,江河众多,交通闭塞,历史上与别的民族文化交流较少,因而较好地保留了其民族特色。沧源佤族自治县便是具有众多优异旅游资源和特殊区位条件的佤族地区之一,其旅游业也已呈现出良好的产业发展态势。本文针对沧源佤山旅游资源的特点,探讨了该地发展民族旅游的市场机遇,通过分析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沧源佤山建成云南旅游热点区域的相关对策
庐山是国内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地,著名的旅游胜地,随着人们对于旅游需求的日益增加,每年接待游客数量呈上升趋势,庐山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日渐突出。为了减少对庐山风景区的破坏、污染和保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庐山风景区采取保护措施。而由政府引导下的景区居民迁移则是一种新型保护措施方式。本文采取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庐山风景区居民下迁意愿的影响因素,由此分析居民的下迁意愿,提出对
生态效率反映了人们对于经济和生态问题的双重思考,要求整个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力求环境影响最小。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环境关注的焦点,如何量化旅游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是旅游环境影响研究的难点。本文以旅游产品为对象,选用旅游者支出和旅游活动CO2-e排放量作为生态效率的指标,构建了旅游线路产品生态效率的计算模型。同时以云南旅游市场最具代表性的“香格里拉生态文化之旅八日游”系列产品为例,对其生态效
在当代大众文化的背景下尤其在旅游开发后,民间艺术的语境与内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乃至变异。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传播由族内转向大众,其功能也由祭神与自娱变为追求时尚化体验和经济利益;甚至它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也凝缩成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深究民间艺术变异的机理可归纳为,民间艺术在进行旅游艺术表演的过程中表达着旅游场域中不同社会角色的利益,并体现着民族—国家的文化现代性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