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两个“北京郊野公园环”郊野公园建设实践及对其建成后效果进行跟踪,比较分析两个公园的方案及建成后情况,探讨具有北京特色郊野公园的设计方法及原则。
本文拟在郊野公园设计的基础上引入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以人作为出发点,阐述如何通过营造不同的植物空间调节人的心理和行为;如何根据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行郊野公园的植物配置,以使得郊野公园的设计工作更加人性化、更有科学指导意义。
柳荫公园北岸改造工程按照公园的规划意图,利用自然景色和人工景色,建成了一段富有特色的景色区。景区内以各类园林植物景观为主体,将自然气息引入城市,为建筑形式呆板的现代都市增添了一抹亮色,体现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综合效益。
北京市11个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是按照“以水为魂,以林为体,林水相依”的总体要求来建设的,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林水的主导地位,公园的两个基本特质即“滨河”和“森林”,两点融合,构成了整个公园的自然基底。另一方面,公园又不是如原始森林般自然状态存在的,它依托于各个区域大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特质,我们可以称之为人文基底。处理好森林和水的关系,把林和水的自然景观优化组合发挥到极致是基本的设计工作。同时,公园中是否
随着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的郊野公园环建设,不断增加的郊野公园会给越来越多市民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游憩空间,设计师如何适当体现郊野公园的地域文化及历史文脉,如何恰当表达郊野公园的文化主题,吸引公众来此游玩,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以两年来设计的北京市朝阳区东部4个相邻的郊野公园为例,说明如何运用景观设计手法来体现设计意图、实现设计目标。
本文中主要针对现在两种园林设计理念进行分析对比论述。这两种设计理念分别为:以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抽象升华而成的现代文化型园林,设计中的景点均包含着这块场地悠久的历史或者设计者加之的文化内涵。另一种为以对环境消耗小,园林景点满足生产,自给自足,设计立意基础更多的是来源于对场地的现状或周边的分析,较少涉及玄奥文化的生产型注重“能源”的园林。
本文阐述了乡土地被植物的概念,对甘野菊、匍枝毛莨、青绿苔草等几种乡土地被植物的生态学特性、栽培管理及应用进行了重点介绍。此外,结合实践,提出了乡土地被植物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为乡土地被植物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本文通过总结建设皇城根遗址公园、菖蒲河公园、北二环城市公园等多项精品工程的经验和做法,从突出工程特色、与设计充分沟通、做好前期准备、严把苗木关、严格遵守施工规范等十个方面阐述了提升精品园林工程品质需要注意的问题。
青年湖公园总面积169800m2,公园绿地总面积约为8.5万m2,随着近几年绿化景观改造,绿地面积扩大和水上世界乐园的开放,公园用水量日益增大,为响应市政府关于节约用水、创建节水型城市的号召,针对北京水资源匮乏的现状,近年我园陆续采取建设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兴建中水站、绿地采用节水灌溉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既节约了用水量,又美化了环境.
本文介绍了北京园林绿地雨水利用的基本形式(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增渗设施、拦蓄利用)。指出雨水利用应设排水管,做到排渗结合,以保证不影响公园正常运转;北京应因地制宜采取各项措施在园林绿地中进行雨水利用工作,使有限的水资源能够更好的利用,创造出更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