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密度对银鲳幼鱼增重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来源 :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1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饲养密度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5.33±0.07 g)增重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设四组放养密度,分别为5尾/m3、10尾/m3、15尾/m3、25尾/m3,依次编为D1、D2、D3、D4组,试验周期为60d.研究结果显示,饲养密度对银鲳幼鱼的增重率具有显著性影响,4组密度组中以D3组银鲳的增重率最高,且均显著高于其它3组密度组(P<0.05).
其他文献
本试验探讨碳源的添加对罗非鱼养殖水质及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罗非鱼的低碳、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在室外水泥池中分组饲养新吉富罗非鱼(初重10.5±0.2g),其中对照组A投喂正常量的商品饲料,试验组中组B投喂正常量、组C为80%正常量、组D为75%正常量;同时在组B,组C,组D水体中添加饲料量30%的小麦淀粉(投料后用池水混匀泼洒).
本文分析了原生态养殖中华鳖肌肉中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及脂肪酸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并与池塘和人工温室养殖鳖肌肉营养成分作对照,结果表明:与池塘养殖鳖和人工温室养殖鳖相比,原生态养殖鳖肌肉蛋白质、甘氨酸、丙氨酸和精氨酸三种鲜味氨基酸、脂肪和总胶原蛋白含量都最高;原生态养殖鳖脂肪酸组成更加均衡。总体上评价原生态养殖鳖在品质和口感上均优于池塘养殖鳖和常规人工温室养殖的中华鳖。
采用同工酶技术和流式细胞术研究了刀鲚肝脏、眼睛、肾脏、肌肉、鳃和血清6个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及尾鳍、鳃、肌肉、性腺和肝脏5个组织的细胞核DNA含量,旨在为刀鲚遗传背景和种质标准的建立提供技术参数。结果显示:(1)刀鲚不同组织的LDH同工酶呈现一定的组织特异性,眼睛是LDH表达较为典型的组织;除肌肉和血清没有LDH2条带外,其余组织均出现了五条同工酶酶带,并且相对迁移率一致,各组织中均未见LD
在长江靖江段选择底部平坦、水流平缓的港湾,用自制20目的密眼地拉网采集长江刀鲚幼体。采集选择在22-28℃之间的水温时进行,用长×宽×高(90 cm×50 cm×60 cm)的塑料敞口式水箱运输。操作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避免水体剧烈震荡,降低刀鲚幼体的应激反应和活动强度,在8小时内采捕运输成活率达到90%以上。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以初始体重为(2.01±0.02)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投喂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实验周期30 d,研究了盐度和饲料蛋白水平对凡纳滨对虾蜕壳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实验盐度范围内,实验对虾成活率随盐度上升呈升高趋势,差异显著.同一盐度不同蛋白水平下,对虾成活率差异不显著.(2)实验对虾的蜕壳频率,在低盐度水平下随盐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盐度18时蜕壳频率达到最高,之后随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