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总电荷对高得率浆纤维结合性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_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TEMPO体系处理高得率浆纤维以增加纤维的总电荷,进而探讨纤维电荷(特别是总电荷)对高得率浆纤维结合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高得率浆纤维总电荷可以提高纤维润胀性,改善湿态纤维的柔顺性,提高高得率浆纤维网络的相对结合面积(RBA),提高纸张紧度.Page结合强度指数(B)、手抄片抗张指数与纤维总电荷呈现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当纤维总电荷从155mmol/kg增加到682mmol/kg时,B提高430%,手抄片抗张指数提高370%.
其他文献
对某轻型客车排气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改进其SCR箱结构特性.通过试验对改进前后车内外关键点的噪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该轻型客车车内外噪声均有明显降低.结合排气系统4个吊耳处的振动特性,对车内外噪声特性及优化后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排气系统优化设计不仅降低了系统的排气噪声,同时改善了其动态响应特性,降低了振动能量向车身的传递,从而有效降低了车内外的噪声水平.
路面的激励会引起汽车的结构发生受迫振动,振动会影响车载设备的耐久性和乘员的舒适性.频响分析对于解决结构的振动问题具有快速且高效的优点,分为直接法和模态法两种分析类型.针对某特种车辆在共振频率75Hz、100Hz、125Hz、150Hz下加速度响应偏大的情况,采用Lanczos模态法对原始模型的振动响应进行研究.采取断开式运输底盘、电子舱底部加装减振器以及电子舱舱壁骨架结构设计等措施优化其结构,优化
本文讲述了某发动机缸体主油道螺堵渗油问题质量改善的案例,故障发生在PT耐久可靠性试验阶段,通过FTA分析并制定专项验证规范,发现渗油原因是密封胶性能不满足要求,并且紧固力矩偏小,更换密封胶种类并适当调整装配力矩后,渗油问题彻底解决.
本文着重研究了组合式凸轮轴在某重型柴油机上的应用,将某凸轮轴产品改进设计成组合式凸轮轴,组合式凸轮轴由排气凸轮、进气凸轮、钢管、前端轴、后端轴等零件构成.搭建配气机构整阀系模型,计算凸轮轴输出扭矩,确定凸轮与钢管的连接扭矩要求.采用扭转疲劳试验验证凸轮在动态扭矩载荷下的可靠耐久性.最后通过2000小时台架耐久性试验综合评价凸轮轴承载能力、摩擦性能及可靠性.
发动机高转速时泵气损失在机械损失中占比较大,降低发动机高转速下的泵气损失可以有效降低整机机械损失.本文通过对某1.4L发动机的试验研究改进并验证了一种能预测泵气损失的经验模型,该模型涉及变量包含发动机排量和曲轴箱缸间通风截面积.该模型经过验证后,还可在其他机型中进行推广,能快速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轴承通风孔的设计,并可大量节约新项目的开发周期和试验费用.
本文分析了气缸垫的结构密封设计与发动机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及缸盖螺栓预紧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金属气缸垫密封应该以波纹密封为主的设计思想,对两种气缸垫的密封结构和压缩回弹特性曲线进行了分析,从分别对两种气缸垫进行了仿真分析,找出了两种气缸垫密封性能的差异,提出了气缸垫密封结构设计优化的方法.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提出的方法,成功解决了某增压发动机开发中出现了气缸垫漏气的不良现象.
以东风自主研发的A14T汽油机开发过程为例,论述了小排量涡轮增压汽油机正向开发主要工作内容,重点介绍了涡轮增压器的匹配选型、NVH性能控制和瞬态响应特性,简述了进气道设计和VVT匹配,以及台架标定的主要工作内容及试验结果,经过台架和整车搭载的可靠性验证,A14T发动机达到了品质目标.
本文介绍了各缸独立燃油控制基本原理,以氧信号监控各缸燃烧均匀性,通过反馈控制调整发动机各缸的喷油脉宽以改善各缸燃烧的均匀性.通过对东风某车型搭载1.6L自然吸气发动机整车NEDC排放循环试验研究,分析了各缸均匀性对油耗和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缸独立燃油控制对排放影响较小,平均油耗降低约1%,各缸独立燃油控制的结果和车辆散差以及供油系统散差有关,实际节油效果以实车为准.
在一台增压直喷(T-GDI)汽油机上,进行了燃用M0、M10、M25、M100甲醇汽油混合燃料(混合燃料由甲醇与汽油混合而成,M之后的数字表示混合燃料中甲醇体积分数)的微粒排放特性研究,分析了点火定时和机油对微粒排放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分别燃用M10、M25燃料时,增压直喷汽油机微粒数浓度主要集中在核态区域,微粒质量浓度主要集中在积聚态微粒区域;相同点火定时下,随着甲醇掺混比的增大,微粒数浓
纤维形变作为评价纤维性能的一项基本指标,对纸张的物理强度性能、表面性能等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纤维形变性的表征方式、不同表征方式的测定方法以及纤维形变性对纸张性能的影响;同时,比较了纤维形变性能的不同表征方式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