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不存在一个学术上“百家争鸣”与艺术上“百花齐放”的朝代。以春秋战国为例:①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各居一方,政治上都欲统称霸,军事上打杀不休,社会风气极重强权,天下名士多追随于霸主之间。②春秋时期可说先有“百国”而后有“百家”,一国之内无“百家”之实。③秦灭六国之后,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大一统的皇权思想是不许争鸣的。④春秋战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是政治上未实现统一,国一国之间忙于争斗,这种争斗,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刺激)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⑤当时学术与艺术未完全分离,大量著述用现在的术语说是哲学、社会科学、文学与自然科学的启蒙融汇,非后人理解的“百家”。⑥教育在当时未形成一类社会事业,社会整体文化非常低下,缺少“百家”的社会基础。⑦古代帝王大事多信占卜,拜天祈地之风盛行,虽多数士人不信神鬼,但谁个敢鸣,哪个有争。⑧一国之内统治者支持那家,那家就长鸣不已了,也无争鸣了。一个社会由不民主到走向民主,由不许争鸣到走向争鸣,是同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