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苗族医学和中医学有着各自的特点,但也有许多的共同之处,为能更好的开发研究苗医药,着手于已经成熟的中医学,在对中医学的探索研究中得到对苗医药开发研究的启发.通过对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制方规律的研究,为开发苗医药对该病症的治疗起到启迪作用.
【机 构】
: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02
【出 处】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中医方剂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苗族医学和中医学有着各自的特点,但也有许多的共同之处,为能更好的开发研究苗医药,着手于已经成熟的中医学,在对中医学的探索研究中得到对苗医药开发研究的启发.通过对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制方规律的研究,为开发苗医药对该病症的治疗起到启迪作用.
其他文献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lucidate molecular evidence of Tenacissoside H (TDH) inhibiting esophageal carcinoma infiltration and proliferation.METHODS: EC9706 cells were inoculated su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法对胃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干预作用.方法:空白血清、复方环磷酰胺含药血清、不同剂量(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益气解毒法含药血清,分别与人胃癌细胞SGC-7901共培养24h、48h、72h、96h,MTT法测其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技术测含药血清与人胃癌细胞SGC-7901共培养48h后的细胞周期.结果:益气解毒法含药血清依照剂量从低到高的顺序,其吸光度(OD)值依次降低并
目的: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发病机制主要有血管异常、胶原异常及自身免疫异常三种学说.其中小动脉和微血管的异常发生在系统性硬化的始动阶段.内皮细胞是人体一大分泌腺体,可分泌并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如细胞粘附分子-l(V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P-selectin)、NO等,并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我们通过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目的:旋覆归连方理气祛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是本课题组结合大量食管癌相关文献以及应用抗肿瘤体外模型进行药物筛选所组方药观察旋覆归连方对ECa9706细胞致瘤裸鼠组织形态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裸鼠肿瘤模型,观察给药后裸鼠瘤体生长情况,瘤体病理形态变化及对STAT3、P-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旋覆归连方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坏死,抑制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结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三苯氧胺(ATM)对大鼠乳腺增生的干预作用.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6.3g·kg-1)组,TAM(1.67mg·kg-1)组,柴嘏疏肝散+TAM组.肌注苯甲酸雌二醇(0.5mg·kg-1)和黄体酮(4mg·kg-1)制备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灌胃给药30d.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和催乳素(PRL),免疫组化法检测
目的:探讨经验方补肾益气方对哮喘急性加重小鼠模型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哮喘急性加重组、地塞米松组、及补肾益气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结合文献改良的卵蛋白致敏激发、呼吸道合胞病毒反复感染法制备哮喘急性加重小鼠模型,治疗组哮喘激发开始,即第30天起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补肾益气方2.5、5、10g/kg/d,或地塞米松2mg/kg/d.正
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代谢相关性疾病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医疗问题和社会问题.在美国患有这些疾病的人群高达50%,而我国也有约20%的患病率.这些疾病均为伴随终身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及时的药物治疗.但在西药市场上,所有这些疾均需要分别使用不同的药物.制药公司试图开发多作用的药物至今尚未成功.因而多作用机制,多重药效的复方中药在这一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目的 观察博莱霉素诱发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在造模后3、7、14天,从肺损伤到肺纤维化前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变化,探讨肺纤维化前期的发病机制.方法 雌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肺纤维化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内毒素组(每组36只),并于干预后第3、7、14天分别处死每组12只动物,取肺组织进行常规HE、VG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肺纤维化不同阶段肺损伤程度
“胆”在《内经》中的地位如此高,我们认为它不仅仅是指称胆囊,应该是对胆汁的生成、排泄与循环全过程的相关脏器的统称,我们称其为胆道系统(胆系)。涉及这个过程的病理变化有很多,本文仅仅探讨部分胆系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胆管炎、肝内胆汁淤积症等)与其他脏腑疾病的关系,认为诸多分科不同的疾病竟然有相同的病因,为中医学的“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有利论据。诸多疾病中病证虽复杂,临床上但若见少阳症状,紧扣“但见
方剂学是中医理法方药系统的整体动态体现,其核心理念当以临床安全、有效运用方剂为根本,方剂的教学、科研应当围绕这一根本展开,方剂学科的分化和细化亦当遵循此根本原则,方剂学的发展应当在合理应用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科技,逐渐实现由象思维科学向实证科学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