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对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与泮托拉唑钠分别和4种不同pH的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进行初步考察。方法:在室温条件下,观察配伍液在4h内的外观性状、pH值、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的变化。结果:配伍液放置4h内其外观性状、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与泮托拉唑钠分别和4种不同pH的0.9%氯化钠注射液在配伍后4h内稳定。
【机 构】
: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 550004
【出 处】
:
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与泮托拉唑钠分别和4种不同pH的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进行初步考察。方法:在室温条件下,观察配伍液在4h内的外观性状、pH值、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的变化。结果:配伍液放置4h内其外观性状、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与泮托拉唑钠分别和4种不同pH的0.9%氯化钠注射液在配伍后4h内稳定。
其他文献
目的:为改善我国药品监管状况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澳大利亚药品广告监管模式,分析其监管经验及优势。结果与结论:根据我国药品广告自身的情况,借鉴澳大利亚监管模式中的成功经验与相关举措。我国可以通过细化药品广告法规、改革监管体制、重点发展行业自律体系和建立完善的投诉机制来改善我国药品广告的监管状况。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抗癫痫药拉莫三嗪的RP-HPLC测定方法。方法:以萘普生为内标,血浆样品以直接蛋白沉淀法处理。采用XTerra?RP18柱(5μm, 4.6mm×250mm ),流动相为甲醇-0.01 mol ·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 6.0)(66:34),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拉莫三嗪的血药浓度在0.5~32.0 mg ·L-1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
通过实施药材-中间体-成品制剂的过程质量管理以及制订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构建复方丹参滴丸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模式广泛应用于国外的医学教学上,在PBL模式的启发下,我们在药事管理教学中精心设计医院药事管理讨论课,学生在讨论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讨论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目的:通过蛋白酶体抑制剂筛选模型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筛选出具有蛋白酶体抑制活性的化合物。方法:对一株筛选得到的阳性真菌进行放大发酵,通过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化合物分离。结合理化性质和质谱及核磁共振等数据的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测定化合物的蛋白酶体抑制活性以及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结果:从一株具有活性的轮枝孢霉菌F04W2166中得到活性化合物F04W2166A,
目的:考察PVC软输液袋对紫杉醇稳定性的影响及其中增塑剂(DEHP)的溶出情况。方法:模拟临床使用紫杉醇的条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整个使用过程中紫杉醇的浓度变化和DEHP的溶出量。结果:紫杉醇浓度随时间的增大而下降,且DEHP的溶出量随温度和时间的增大而增大。结论:目前临床使用的紫杉醇配套输液袋绝大部分为PVC材质,由于紫杉醇浓度会下降且溶出的DEHP可直接进入人体,不能保证紫杉醇的用药安全,
目的:了解发生过敏反应的药品品种以及构成比,发现药物发生过敏反应的潜在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5月份收集到的580例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80例过敏反应中,以抗生素发生率最高,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且大多数为静脉滴注给药,口服给药发生率相对较低。结论:临床医师应该严格掌握药品适应症,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过
目的:研究甘草次酸18位差向异构体即18α-甘草次酸、18β-甘草次酸对Caco-2细胞上P-糖蛋白功能和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Caco-2细胞模型,采用罗丹明-123摄取法评价P-糖蛋白的功能;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DR1 mRNA; Western blot分析Caco-2细胞膜上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中、高浓度(1,10μmol·L-1)的18α-甘草次酸和高浓度(10μmol·L-1)
目的:综述中药防治心肌肥厚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将其分析、归纳。结果:目前中药治疗心肌肥厚实验方面较多,临床研究有限。结论:中医中药治疗心肌肥厚具有重要价值,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