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评价前路病灶清除、神经减压及植骨融合手术对胸腰椎结核伴截瘫的远期治疗效果. 方法: 39例患者中胸椎结核12例,胸腰段结核21例,腰椎结核6例.所有病例均行前路病灶
【机 构】
: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埔院区脊柱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前路病灶清除、神经减压及植骨融合手术对胸腰椎结核伴截瘫的远期治疗效果.
方法: 39例患者中胸椎结核12例,胸腰段结核21例,腰椎结核6例.所有病例均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术后继续化疗6~12个月,佩戴支具6个月,定期复查神经功能、X片,每月监测肝功能、血沉.
结果: 随访12~72个月,平均35个月,结核病变无复发,后凸角少量丢失;大部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至E级.
结论: 胸腰结核伴截瘫及时充分地减压神经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单纯植骨融合和有效的外固定制动治疗的远期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通过经胸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 本组上胸段结核20例,年龄8岁-40岁,平均21岁.其中,T3-T4椎体结核5例;T4-T
目的: 探讨和分析应用不同术式治疗下腰椎结核的适应症和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总结1998年6月至2004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下腰椎结核48例,病程平均7.2个月.单椎体受累8例,两个
目的: 探讨胸腰椎结核手术的适应证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创建脊柱稳定性的机理,植骨的指征是:充分清除病灶,解除压迫的脊髓,恢复椎体的高度,矫治后凸和侧弯畸形,重建脊柱的
目的: 探讨腹直肌旁腹膜外入路在腰椎结核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自1999年1月至2006年10月,对73例腰椎结核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经腹直肌旁切口腹膜外途径进行腰椎
脊柱结核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有手术指征的患者主张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方法甚多,其临床效果各异。本文总结分析1997年以来作者采用自行设计经后路正中切口入路一期完成病灶
目的: 根据脊柱稳定性状况,探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 方法: 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成人胸、腰、骶脊柱结核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17-75岁,平均39.
目的: 探讨一期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相邻多节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02年6月至2007年7月共收治23例脊柱结核患者,其中胸椎7例、胸腰段11例、腰椎5例.胸
目的: 脊柱结核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与治疗方法. 方法: 2001年11月-2006年6月收治了6例脊柱结核内固定未愈患者,3例内固定物取出,3例内固定物保留治疗,加强抗痨药物的应用.
目的: 探讨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前路病变椎体部分切除、髂骨植骨融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23例胸腰椎结核.其中
目的: 评价总结脊柱结核病前路推次全切除一期植骨内固定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01年3月-2005年3月对84例脊柱结核行前路病椎次全切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椎成角1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