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评价口服肠内营养补充在营养不良的维持性血液透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营养干预该类患者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肾脏内科住院治疗的营养不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68.10±12.13岁。每日能量需要:年龄≥60岁,30kcal/(kg.d);年龄<60岁,35kcal/(kg.d);肥胖患者可适当减少。蛋白质需要量:1.0~1.2g/kg.d。补充的原则为,当膳食能量及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能满足人体目标量的60%时,即予口服肠内营养补充。肠内营养制剂选择整蛋白型全营养配方和/或短肽型全营养配方,添加或不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组件膳。补充的时间不短于7天,能量不低于400kcal/d。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使用口服肠内营养补充前后相关营养指标的变化及效果。结果口服肠内营养补充短期内不能增加患者的体质量和体质指数(BMI),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微炎症状态,对电解质影响不显著。血清总蛋白(TP)和血清白蛋白(ALB)明显升高,(57.17±10.36,60.85±11.49)g/L VS(27.23±6.32,28.72±6.64)g/L,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Hb)升高(79.57±13.62,80.10±15.25)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降低(58.13±63.92,56.36±65.32)m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钠(Na)、钾(K)、钙(Ca)、磷(P)等电解质在干预后均有所增加且在正常生理范围内,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肠内营养补充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微炎症状态,且不会引起高钾、高钠、高磷、低钙血症,是一种安全的营养干预方式。长期有效的口服肠内营养补充可能在改善MHD患者营养状态上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