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该羊场病死羔羊进行剖检后,共分离到四株细菌.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形态特征、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遗传分析,判定该四株菌均为奇异变形杆菌.16S rDNA系统发育及同源性分析显示:四株分离菌与其它11株奇异变形杆菌的同源性为99%以上,其中与中国Hu株、马来西亚PPB3株以及印度BAB-199株位于一个分支上,且与中国的Hu株的进化关系最近;四株分离菌之间的同源性为100%,判断为同一株菌.细
【机 构】
: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省动物生物技术与疫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 271018 山东省动
【出 处】
:
2017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暨养羊学分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该羊场病死羔羊进行剖检后,共分离到四株细菌.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形态特征、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遗传分析,判定该四株菌均为奇异变形杆菌.16S rDNA系统发育及同源性分析显示:四株分离菌与其它11株奇异变形杆菌的同源性为99%以上,其中与中国Hu株、马来西亚PPB3株以及印度BAB-199株位于一个分支上,且与中国的Hu株的进化关系最近;四株分离菌之间的同源性为100%,判断为同一株菌.细菌生长曲线、药敏试验、毒力试验、毒素测定试验以及游散行为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于14h左右达到生长稳定期,且对环丙沙星、左氟沙星最为敏感;对小白鼠有强致病性,分离菌培养液的无菌滤液对小白鼠无毒性作用;在含0.5%琼脂的LB平板上迁徙速度最快,且在含琼脂1.5%和2.0%的LB平板上呈圆环样周期运动.该研究结果为羊奇异变形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基础.本试验获得四株奇异变形杆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该四株菌为同一株菌,且与中国Hu株进化关系最近。此外,从发病羔羊内脏中未分离得到其它可引起腹泻的病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同时也未检测出有其它病毒感染。本研究证明了奇异变形杆菌对羔羊的致病性,研究结果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依托。
其他文献
羊腹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羊的以拉稀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引起羊腹泻的因素多而复杂,但以寄生虫性病原和细菌性病原为主导因素.寄生于羊的隐孢子虫和贾第虫主要对羔羊致病,症状轻者消瘦,阻碍生长,重者引发腹泻,甚至死亡,常给畜牧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就以致羊腹泻的肠道原虫,隐孢子虫、贾第虫作为调查对象,对河南省部分地区的羊场进行了两种原虫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以期为了解羊场两虫感染情况,为羔羊腹
羊伪结核是一种对山羊养殖的慢性消耗性细菌病,对山羊养殖的危害极大.为控制本病的发生,从2016年期间,对存栏的38225只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伪结核病在西山区羊均发病率为10.3%,死亡率0.1%,采集病料经实验室检测及药敏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引起本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对其中2个不同菌株的药敏试验的结果表明除链霉素、甲硝唑及复方新诺明外的大多数抗生素均对其敏感,这将为昆明及其它疫
高精料日粮一般用于高产反刍动物,特别是肉羊育肥期和奶牛泌乳高峰期.然而,高精料的使用会降低瘤胃pH,提高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风险.对于个体或群体,一般瘤胃pH是饲喂后两小时测定的,而此时测定的瘤胃pH反应瘤胃环境是不够准确.有研究发现,在反刍动物处于SARA状态时,对pH敏感的瘤胃纤维分解菌数会减少.因而此次研究通过对瘤胃pH敏感的瘤胃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来筛选绵羊高精料饮食条件下的耐受组和
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结合SPSS统计软件对山东省6个地方山羊品种和5个地方绵羊品种的7项先天性免疫指标进行定量定性综合评定,检测指标包括血清IL-1、IL-2、IL-6、IL-18、IFN-γ、NK细胞和血清溶菌酶(LYS)含量.通过对先天性免疫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分析不同地方山羊和绵羊品种非特异性抗病力的差异.为山东地方山羊和绵羊品种非特异性抗病力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应用
西藏是我国传统牧区,山羊的养殖主要以个体放牧为主,交通不便和管理粗放导致了山羊球虫病治疗的滞后.球虫病是引起羔羊死亡的主要原因.球虫病会伴发感染蠕虫病、肺炎、疥癣等疾病,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山羊的死亡率增加.为了解西藏地区山羊球虫的感染情况,本调查对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山羊进行了调查,以期为高原地区山羊球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和其他地区对放牧山羊调查结果相似,球虫感染率较高。和其他调查不同,本试验中的优势
羊快疫是羊的一种最重要的传染性疫病之一,主要发生于绵羊,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羊突然发病,病程极短,一旦发生,传染很快,往往来不及治疗,羊场损失极大,所以临床快速诊断是防治该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常见的几种病的诊断方法对于腐败梭菌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该菌为严格厌氧菌,一般的羊场或实验室不具备培养条件,所以通过分离培养不方便。常规的ELISA方法难以区分其他梭菌。PCR方法仅适合于实
本试验旨在建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巢式PCR检测方法,为羊嗜血支原体(Hemoplasmas(M.ovis andCandidatus M.haemovis))快速检测及流行情况调查提供技术方法.本试验DNA最低检测量为0.654fg·μL-1,比赵晓薇等(25fg·μL-1)和李丽等(14.8 fg·μL-1)建立的巢式PCR敏感性高,表明本试验建立的PCR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本试验的临床样本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羊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突然发病,病程极短,传染很快,腹部鼓涨,皱胃出血,肠道鼓气,死亡率极高.材料与方法2016年10底,河南某规模化羊场突然发生疫情,开始时个别羊只突然发病,并迅速死亡,采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等药物治疗均无效,而且疫情在1周内在育肥羊群中迅速扩展,场方经多方求医均未能控制住疫情.笔者得知后,亲临羊场,通过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和实验室
腐败梭菌是一种严格厌氧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易通过饲料、饮水和伤口感染动物,羊感染后会引发传染性疾病—羊快疫,该病是羊的一种最重要的传染性疫病之一,发病突然,病程极短,传染很快.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某发生羊快疫的羊场的病羊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为羊场更好地防控该病提供理论基础.腐败梭菌是引起羊快疫病的病原,本病原来源于河南省某规模化羊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场在从外地引进羔羊进行育肥不到半月即
建立山羊流产嗜性衣原体与Q热立克次氏体基因组DNA特异扩增检测方法,对云南省河谷地区可疑流产病料时行病原检测并最终证实病原的存在,在此基础上了解病原的进化.云南流产嗜性衣原体KR778870与有参考序列的衣原体毒株比较其核苷酸同源性均为100%,属同一基因型,与鹦鹉热衣原体同源率最高为94.9%;Q热立克次氏体云南毒株KR697576与纳米比亚毒株CP007555同源性为100%,台湾株EU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