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有创机械通气支持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主要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多方面的重要干预措施,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保护肺、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手段.有创机械通气虽然为治疗患者原发病提供了时间,挽救了无数危重疾病患者的生命,但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应用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并发症.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及早改善病情,改善或维护肺功
【出 处】
:
201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2017-201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有创机械通气支持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主要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多方面的重要干预措施,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保护肺、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手段.有创机械通气虽然为治疗患者原发病提供了时间,挽救了无数危重疾病患者的生命,但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应用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并发症.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及早改善病情,改善或维护肺功能,尽早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完全脱离呼吸机,是在机械通气开始、维持、撤离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考虑的问题.早日撤离有创机械通气是呼吸支持管理的关键,也是判定临床治疗和机械通气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其他文献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各种肺内和肺外因素导致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进而引起急性呼吸衰竭,以肺血管通透性增高、肺泡腔渗出富含蛋白质的液体、肺水肿、透明膜形成为主要特质[1].据统计,ARDS的发生率从(1.5~3.5)/100000[2]到79/100000[3],呈现增长趋势.Bellani等[4]在全球50个国家进
随着危重病医学的不断发展,镇静理念也在逐步更新,从初始的完全不镇静,到后来的深度镇静为主,再到程序化镇静、目标导向的浅镇静及每日唤醒等.虽然镇静治疗理念不断发展,镇静不当的发生率依然较高,2009年的一项Meta分析报道,镇静不当的发生率在1%~75%之间,多数报道超过20%.其中过度镇静2.8%~44.0%,镇静不足2%~31%.各研究中关于“最佳镇静”的定义差异很大,评估镇静的方法也不同.20
左心衰竭或左心室衰竭是临床备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近年来,重症患者的右心功能越来越多引起临床医师关注,尤其有学者提出在ICU中,存在右心衰竭的患者,在ICU死亡率明显增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引起右心衰竭的重要原因,而机械通气改变了呼吸生理状态,也是引发右心衰竭的重要诱因.本文就重症患者右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理生理和临床管理的深入研究,使得肺保护性通气(LPV)逐步成为机械通气的基本理念.早期的思路是采用高气道压、高潮气量的通气策略来克服高密度实变且顺应性差的肺区,从而实现充足的动脉氧合和正常的PaCO2水平,因而常设置高目标潮气量[10~15ml/kg理想体重(PBW)].直至2000年ARDS Network具有里程碑意义的ARMA研究证实了小潮气量的优势,也就是
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近10年在国内外开始广泛临床应用,HFNC是一种加温加湿的高流量氧疗方法,通过空氧混合器、涡轮驱动装置的高流量气体,进行充分加温加湿进行氧疗.该装置输送的气体流量最高可达60L/min,氧浓度最高可达100%,因其主要关注恒温、恒湿和高流量/高浓度氧疗,通过经鼻吸入、很好的舒适性和立竿见影的疗效,在临床得到快速推广和广泛应用
过去20多年来,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作为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心源性肺水肿及免疫功能受损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效果良好.尽管仍存在争议,无创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支气管哮喘、重症肺炎及术后呼吸衰竭等疾病应用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
无创通气是指无须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等)的机械通气方法,包括气道内正压通气和胸外负压通气等.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是指无创的气道内正压通气方法,包括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和持续气道内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
呼气流量限制(expiratory flow limitation,EFL)是指呼气流量未能随着呼气驱动压的升高而增加的现象,其发生机制仍存在争议,但目前多认为与小气道的陷闭有关.EFL是产生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可发生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肥胖、呼吸衰竭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患者中,不仅引起患者呼吸困难,还会导致机械通气患者发生人
呼吸力学监护是危重病医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危重病医学的飞速发展对呼吸功能的监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危重病患者呼吸功能的监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呼吸频率、呼吸节律、动脉血气及普通胸部X线片等常规项目的检查,能确切反映患者通气/氧合状况并能指导机械通气治疗参数调节和临床用药指标更加受到重视,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精确地呼吸力学监测,在呼吸力学监测下进行个体化机械通气治疗;②呼吸肌肉功能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肺内原因和(或)肺外原因引起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在美国,ARDS每年影响到约20万患者,导致近7.5万人死亡.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300万例ARDS患者,占ICU住院人数的10%,占ICU机械通气患者的24%.最近一项研究统计了50个国家的459个ICU病房情况,其中ARDS发病率约为10.4%,院内死亡率约40%.上述数字表明,尽管经过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