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提升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湖北”的重要内容,而区域投资环境是创新的土壤,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进行区域投资环境创新。该文运用因子分析、熵值法和数据包络分析(DEA)对区域投资环境创新与区域创新能力二者关系进行研究,测度了区域投资环境创新对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而对湖北省12 个主要城市的区域投资环境创新绩效进行评价。
【机 构】
:
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升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湖北”的重要内容,而区域投资环境是创新的土壤,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进行区域投资环境创新。该文运用因子分析、熵值法和数据包络分析(DEA)对区域投资环境创新与区域创新能力二者关系进行研究,测度了区域投资环境创新对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而对湖北省12 个主要城市的区域投资环境创新绩效进行评价。
其他文献
研究表明青岛市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属于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收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创新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产业结构仍然以第二产业居为主。
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之间具有密切的经济联系.1982‐2013 年间,两岸四地均保持持续高速增长,Moran,s I 指数显示四地之间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
在“绿色化”背景下,以“绿色+创新”的思路来建设城市,是对现有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的“再创新”。本文构建了一个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涵盖企业到产业集群,居民到社区,依托绿色资金流、信息流、物质流的城市创新理论框架;据此,本文构建了绿色创新绩效评价指标,对湖北省各地级市进行了测度比较;并对城市之间的绿色创新溢出和极化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的突破之处在于,现有绿色创新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技术层面,而资源环境
文章基于汽车产业渐远的邻近性等特征性事实,以垂直关联行业区位均衡模型为基础并引入税负水平因素,利用2002‐2011 年省域面板数据和(空间)动态联立方程模型,从内生性视角研究中国当前汽车“整零”行业空间分布关系以及区域劳动力成本、税负水平的影响。
21 世纪是人类挑战海洋的新世纪,世界各国陆续开展了海洋经济拉力赛,中国也不例外。青岛市是我国海洋发展试点城市,在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海洋资源、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初步形成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框架的条件下,在海洋渔业、港口建设及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多方面均取得了优良成果。
电子政务发展的研究视角已由以政府为中心转向以公众为中心,这意味着,提升政府电子政务回应性(速度和质量),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然而作为最为贴近公众的政府组织,基层政府在其电子政务回应性建设方面却具有着显著的区域差异,探索这些区域差异背后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政策意义。
从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从国际化企业数目到国际化投资额,营业额都大幅增长,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企业国际化问题也获得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是什么因素促使了中国企业的快速国际化进程?
本文测度了1978—2010 年中国稀土产业集聚的E‐G 指数,将我国稀土产业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并运用GIS 软件绘制出不同阶段内稀土企业的地理分布图,发现1994 年之前,我国稀土企业呈现向资源富集的内蒙古地区和技术领先的长三角地区集聚的趋势,但集聚水平较低;1995—2004 年,新成立的稀土企业呈现分散的分布特点;2005 年之后,稀土企业回归到集聚分布于内蒙古和长三角地区的状态,且集聚水
中国的国土开发进入到一个需要关注国土风景质量的时代。国土风景质量的改善取决于在国土开发中有效地纳入区域性景观遗产保护策略。报告将结合案例介绍区域景观遗产保护策略的主要内容。从景观遗产保护的视角对中国当前的国家公园建设及美丽乡村建设提出思考。
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即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两小区域性城市群即滇中、黔中城市群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随着长江经济带有着越来越明确的定位和规划,这五个城市群的空间布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都有着优化的必要和可能。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各种城市群空间布局理论特别是区域协同理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这五个城市群的多中心集群发展与不同的区域多中心联动协作发展模式;并利用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