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产业的结构与布局研究展望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华东地区)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r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是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与主体内容,国内相关文献日益丰富,但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研究尚未形成完整体系。梳理现有文献发现:国内研究存在起步晚、发展缓慢,高层次研究成果少且增长慢,以区域实证研究为主、理论创新研究较少等问题,现有研究集中在6方面:①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内涵、规律及其与陆域布局差异探索;②沿海省份或大城市海洋产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结构优化与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绩效评价、竞争力与趋势研究;③区域海洋产业布局模式及优化政策支撑体系研究;④海洋资源与环境的产业承载力评价及海洋功能区划研究;⑤海洋产业集群,尤其是港航集群的初步探索;⑥国外海洋产业发展态势、统计标准与区域海洋产业合作探索。
其他文献
降低旅游交通碳排放是旅游业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而区域旅游交通碳排放测度是分解旅游业减碳任务的一个难题。文章从替代原理和替代法则等方面剖析替代式自下而上法机理,以长三角为例,依托归纳法和变异系数法,尝试从人均GDP、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均运输线路长度三方面测算出游距离,采取以实地调研数据为主、辅之以MusTT模型法拟定各旅游交通方式的距离比例,立足区情确定碳排放系数,并以区域输入和输出的双向旅游流的人次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拥有广阔的客源市场,加之城市郊区的自然环境良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条件比较成熟,因而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显著。上海乡村旅游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较大规模和较稳定客源,并在促进上海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富挑战性的问题之一,旅游业是世界第一大产业,其碳排放/碳足迹的测度和控制对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旅游相关碳排放/碳足迹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梳理,探讨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方向。
休闲经济时代文化创意旅游这一特殊的旅游发展形式已引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旅游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关注。影视艺术呈现的地理空间信息能大力促进旅游业发展,如与发展工业相比,影视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利于"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影视地经济、文化与环境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平衡发展。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将海西城市群20个城市作为旅游行动者,以各地旅行社推出的典型旅游路线为关系矩阵,构建海西城市群旅游空间网络结构图。利用旅游空间个体网结构和整体网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海西城市群各个城市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层次和整体网络属性、结构特征。
随着人们出游率的增加,旅行社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游客提供出游线路的决策建议,因此旅游线路产品的设计对旅行社和游客具有双向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线路产品的研究侧重于理论与实例方面,对于旅游线路产品本身的探讨较少,而旅游线路中时间要素是衡量旅游成本和效用的标尺,研究其时间分配十分必要。
国内学者对山西省入境旅游的研究主要基于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旅游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入境旅游目的地游客占有率的研究,而对山西省入境游客在时间和空间维度分布系统的研究则很少,本文选取2003至2011年的入境旅游数据,对山西省近十年入境游客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过程进行研究。
以杭州市为例,对公园游憩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主成分回归和方差分析法揭示游憩幸福感的因素构成、空间分异与社会差异。研究发现:城市居民的游憩幸福感主要由情感幸福感、认知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构成,是具有层次性的主观幸福感;公园游憩幸福感存在空间分异性,居民主要通过城市大公园游憩获取情感幸福感和认知幸福感、通过社区小公园游憩获取社会幸福感;公园游憩幸福感存在社会差异性,收入、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四个变量对游
热力环流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热力环流地理教学的有效果要看大气环流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要以少量的投入换得较多的回报,同时要看教学目标与特定水平和个人的教育认识吻合的程度。
会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充分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如何构建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广大地理教师必须认真去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高中地理必修三"流域的综合开发"一节的教学设计为例,介绍了"五段式"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较好地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高效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五个阶段包括:1.示标——教学目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