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共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教育实习改革探索

来源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binw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建本科院校教育实习通过立体化改革,提升了师范生的师德和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指导学生各类文体活动能力、反思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实现了备课、试讲、实验、听课、分析、授课、点评、竞赛、辅导、管理、文体活动、教师模拟应聘等立体化培养,教育理论、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实验探究、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全过程综合评价,开创了“8多4感3全的843”立体化教育实习新模式.
其他文献
随着“双一流”计划的正式实施,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也将提上议事日程.所谓一流高职院校是相对比较而言的,是动态变化的.建设一流高职院校应成为所有高职院校的目标追求.一流高职院校应具有培养出一流技术技能人才、研发出一流的技术成果和做出一流的社会服务等主要特征.建设一流高职院校要选择调整与升级专业、建立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建设一流的双师型队伍、国际化发展和涵养文化自信等路径进行.
为贯彻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粤府[2015)12号)文件精神,服务“创新驱动”、“互联网+”行动、广东自贸区建设等国家和省的重大发展战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对标国内外先进高职院校,紧密契合粤港澳区域和珠海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推进学校综
《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指出“高职院校发展自信缺失”.不自信无以自立.自信是一种心理状态,与拥有的条件没有多大关系.高职院校缺乏发展自信,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刻剖析原因,提出切合实际的构建自信的对策,对于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教育体系结构优化是推动自身创新发展的根本路径.其教育体系结构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要高端设计,重点突破;举措配套,落地生根;协同创新,持续发展.
课程体系的调整与优化是高校实行学分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在推行学分制改革过程中提出以立体化的培养方案作为关键点,推动转型发展,其中关于课程体系改革的举措,可以为其他民办高校提供借鉴与参考.
实施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是广东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而推出的重大举措.本文就如何建立高水平专业建设的创新驱动机制进行研究,从高水平专业建设的视角出发,探索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的创建路径.
“创一流高职院校,建百年职教名校”是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的办学目标.要实现此目标,必须明确自身办学特点,以“三比三不比”即不比历史比观念、不比积淀比发展、不比规模比内涵来坚定民办高职院校自信心;必须明确高职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必须明确民营行业企业办高职的天然优势;必须以校企合作办学为切入点,创一流民办高职院校.
管理和领导在教育管理实践活动同一过程是相互区别,相互补充的两个范畴.大学校长作为管理者和作为领导者的角色冲突主要表现为行为上的差异,分别在行为主体、行为结构、行为导向和行为目标上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基于权变理论,从管理、领导与环境三维匹配关系分析,大学校长角色分为卓越型、改革型、管控型和守成型四种,这四种类型更为现实可行的选择是形成一种权变机制、相机制宜,从而准确定位大学校长的角色类型,推进大学校
根据粤北地区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文章简述了高校引领与服务山区教师教育发展路径探索过程,详述了所构建的“四维一体”教师教育共生新模式和“校地协同”发展新机制,文章最后简要说明了新模式、新机制应用成效和需注意的问题.
因应高校分类指导的要求,广东省于2016年起推行“省市共建”本科高校教育政策,推动11所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省市共建”具有分类指导意义和价值,带有鲜明的协同指向、地方指向、应用指向、创新指向.但省市共建本科高校这一政策又存有政策概念不清晰、建设制度不完善、绩效难以得到充分保障等实施层面的困境.结合省市共建本科高校这一教育政策要求和实施困境,研究提出省市共建本科高校的发展路径:切实转变思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