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①

来源 :现代农业与农作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成立25周年纪念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d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近10%.目前,按汇率法计算,中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6位;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中国位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但是,由于长期偏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建设,近些年来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加剧、荒漠化快速发展、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加重等等.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和2000年春季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另外,我国1996-1999年粮食产量连续4年获得丰收,库存爆满,粮价低迷.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启动了以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为主的生态补偿政策.本文研究我国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多熟制是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中心问题,也是中国农作制的重要内容和特色.多熟种植指的是在一年内一块土地上种植两种或多种农作物,是作物种植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集约化,它包括复种和间混套作两个方面.间套混作盛行于印度、非洲和南美,估计面积近1亿hm2.中国多熟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间套作面积约在1 500万hm2以上,相当于世界间套面积的1/5.我国人均占有耕地、水等各种农业资源均偏少,如果不实行间套复种,
20世纪末,中国的生态环境安全日益得到重视.西部地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退耕还林还草运动,三北地区继续加强防护林建设,中部平原地区的农田保护性耕作研究也列入重大课题.在全国的振兴林业政策影响下,中部平原地区林业建设也在快速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其中存在的问题受到关注.本文笔者根据有关资料及在河北省低平原地区开展的农林项目研究结果,对平原区目前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隐患进行初步分析,为中部平原农业区林业
吉林省位于东北地区中部,东部与朝鲜、俄罗斯接界,北与黑龙江省毗邻,西与内蒙古接壤,南与辽宁相邻.全省有9个市州、60个县(市、区),总人口2 708.5万人,幅员面积为18.74万km2,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全省有耕地面积540万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人均耕地0.21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自然环境条件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日照时数为2 400~3 200小时,年
粮食是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从1999年开始,由于受耕地面积减少、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等因素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出现全面下滑趋势,粮食生产形势引起广泛关注.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出了许多建议,指出科技创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未来我国采取什么样的科技发展战略是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关键,本文将主要讨论这一问题。
食物安全一直是相关学者研究的热点,Maxx Dilley等进行了食物安全定义的反思.我国最初关注的是粮食安全问题,学术界做了大量探讨,近年来食物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粮食即食物的观念受到了挑战,因此学者们更为关注食物安全,涉及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三方面:一是分析我国的食物安全问题、食物安全态势,构建食物安全体系,提出食物安全目标及其对策;二是进行食物安全状况的实证研究、定量评估及可持续食物安全的
河南省地处从亚热带向暖温带、由湿润地区向半湿润地区过渡的地带,年平均气温13℃~16.7℃,无霜期平均为190~23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580~1 340 mm,气候和土壤等生态条件均适宜种植小麦.河南常年小麦播种面积为7 200~7 400万亩,约占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1/5,是国内最重要的小麦产区.2005年河南小麦总产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2 500万t,居全国之首,总产量达到全国份额的27%.
我国中部地区辖湘、鄂、赣、皖、豫、晋六个省,跨越亚热带、暖温带两个气候带,为我国内陆腹地,地形复杂,既有平原、丘陵,又有岗地、山地.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主产区,也是我国水稻生产的优势产业带.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能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能确保人类的食物安全,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国家实
在20世纪的后半期,我国粮食产量增长了3.5倍,从1949年的1.1亿t提高到1998年的5.1亿t.这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就的确令人惊叹,可惜大部分所增产量都被人口的增长抵消了.即使在我国粮食历史最高产量的1998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只有400 kg,2003年的人均占有量已降到350kg以下.现在,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扭转目前粮食生产连续下滑的局面,实现近期粮食的供需平衡,还要全面评估和努力提高较长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总结现代化建设经验、从基本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2005年7月份,国务院下发了(以下简称);随后,农业部发出了(以下简称),对建设节约型农业做出总体部署;10月份,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将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十一五
协调是指系统之间或系统组成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和谐一致、相互影响的平衡状态或均衡态势.在结构层次上,协调包括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协调.在空间层次上,协调包括区域内部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协调.对于不同部门来讲,协调也可以研究相同部门以及不同部门的相关要素之间的匹配关系.区域农业(Regional Agriculture,简称RA)具有自然特征,经济特点和社会属性,因此本文把区域农业系统分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