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足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优势腿需频繁快速地跑动来完成转向,传接球和射门等动作,而这些动作是基于非优势腿的支持完成,非优势腿在跑动过程中提供了稳定和支撑。下肢肌肉力量不对称与动态平衡能力不足通常会导致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表现,而腘绳肌离心收缩峰力矩与股四头肌向心收缩峰力矩比值(H/Qfunc)已经被作为运动表现和损伤预判的重要评估标志。本研究通过测试足球运动员腘绳肌离心收缩峰力矩与股四头肌离心收缩峰力矩大小和比值,探讨其与动态平衡能力的关系,分析下肢肌力与动态平衡之间的影响机制。以期为足球运动员后续的竞赛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选择12名男性二级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年龄:21.3±2.3yr;身高:172.6±3.1cm;体重:65.3±7.1Kg),所有受试者的优势腿都为右腿。2.2研究方法在固定环境下(温度范围、地点)对受试者分别进行下肢等速肌力测试、Y平衡测试。等速肌力测试:使用等速肌力测试仪(CON-TREX?MJ,Germany)对受试者进行测试,将等速肌力测试仪座椅的背部与坐垫之间的角度调整为90°,让受试者坐在测力台上。在测量每侧腿时,等速肌力测试仪的马达轴对准膝关节外侧髁,保持坐垫边缘离腘窝2.5cm的距离。指导受试者双手握住把手,通过固定带使受试者稳定坐下并用皮带固定骨盆和大腿,动力杠杆臂固定在小腿远端1/3处,保证只有待测试的膝关节能够自由活动。膝关节角度活动范围为屈膝0°-60°,选定60°/S、180°/S、300°/S角速度来测试腘绳肌离心收缩与股四头肌向心收缩的峰值力矩。Y平衡测试:指导参与者站在平台上,支撑脚脚跟与平台接触,脚趾放在测线后面,双手放在髂前上棘的位置,并保持身体平衡,将触地指示器按测试方向推到红色目标区域。受试者先进行3次熟悉流程的尝试后进行正式测试。在同一个向上需要完成3次测试,并取最远的距离作为最后的结果。利用SPSS 23.0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置信区间设置为95%,显著水平设置为P<0.05。研究结果:3.1在60°/S、180°/S、300°/S角速度下,优势腿腘绳肌离心收缩峰值力矩、股四头肌向心收缩峰值力矩都大于非优势腿。其中在180°/S角速度下,优势腿股四头肌向心收缩峰值力矩显著大于非优势腿股四头肌向心收缩峰值力矩(P<0.05)。角速度与腘绳肌和股四头肌所产生的最大峰值力矩成负相关。3.2优势腿与非优势腿H/Qfunc在60°/S、300°/S角速度下,非优势腿的H/Qfunc大于优势腿;在180°/S下,优势腿的H/Qfunc大于非优势腿。三种角不同速度下,优势腿与非优势腿的H/Qfunc都小于1。3.3 60°/S、180°/S、300°/S角速度下,腘绳肌的不对称指数分别为:2.20%、15.78%、1.29%;股四头肌的不对称指数分别为:0.81%、15.74%、11.18%。3.4 Y平衡测试中,优势腿与非优势腿在正前方的距离差达到了5.7cm(P<0.05)。在综合指数上,非优势腿综合指数优于优势腿综合指数(P<0.01)。3.5 180°/S角速度下,非优势腿腘绳肌最大峰值力矩与非优势腿在Y平衡测试中正前方测试距离具有强相关性(r=0.83,P<0.05)。研究结论:4.1足球运动员会用自己偏好的一侧腿来完成各种技术动作,单侧腿使用的运动员会造成不对称情况的发生。H/Qfunc在常规情况下应该为1,小于1说明腘绳肌肌力小于股四头肌的肌力,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会增加腘绳肌的损伤风险。4.2优势腿与非优势腿在任意方向最大值差距若达到了4cm,损伤的风险会增加2.4倍。目前情况下,受试者需要在日常训练中增加一些改善不对称的练习。4.3优势腿的膝关节屈肌在训练中容易过度发育,可能是引起优势腿与非优势腿的膝屈肌力量不对称的原因。屈膝肌肉在闭链环境下的动态平衡做了更多地激活来维持闭链环境下的平衡,因此Y平衡测试中正前方的测试结果会与腘绳肌肌力具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