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洋中脊龙旂热液喷口(49°39′E)单台OBS/H 记录到的地震信号研究

来源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mwingfl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月-4月,中国大洋30th在西南印度洋龙旃热液区开展了长周期的海底地震的监测试验,监测时间长达102天.在这期间内,OBS/H记录到了超过2000个天然地震信号,这些地震信号与热液喷口区的构造和热液活动有着重要的联系.通过这些信号的波形的特征和频率特性,将它们分为四种类型的地震信号,认为龙旂热液区正处在一个以岩浆作用为主的阶段,岩浆与热液活动都较为剧烈,而且具有一定的活动规律。
其他文献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类似于冰的固态化合物,主要赋存于具有低温、高压环境的世界海洋大陆边缘和高纬度冻土带.2007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对南海北部的神狐海域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钻探(GMGS-01),主要是为了查明该地区是否存在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及其分布特征.GMGS-01钻探在两个峡谷脊部共钻探了八个站位,在5个站位取芯,获取了大量高分辨率的测井资料,并在西部脊上的SH2、SH3和SH7站位获得了水合物样
南海是东南亚最大的边缘海盆地,其共轭陆缘的形成演化,是大陆裂解和海底扩张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重新处理了一条经过南海西南海盆NW陆缘的广角地震剖面,原始数据包括2009年和2011年采集的22个OBS站位,利用走时拟合和正反演模拟获得了沿剖面的二维地震速度结构模型,结合其它南海陆缘的地震剖面,构建了两条跨越南海共轭陆缘的地壳速度结构长剖面。剖面模型显示,NW陆缘和SE陆缘的沉积层、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地
在海上地震勘探中,气枪阵列会产生方向性效应,破坏了地震子波的一致性,并使得地震记录在纵向上表现出非稳态特征——这与地层吸收对地震资料造成的影响相似.本文使用雷克子波简化代替单个气枪产生的信号,探索气枪阵列方向性效应并与地层吸收衰减联合讨论,对于指导海上地震资料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洋多道地震技术是重要的海洋地球物理调查方法,速度是多道地震成像的关键参数,是指示地震阻抗及岩性特征的主要信息。在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区,中-古生代地层岩性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互层为主要特征。该特征使得速度存在突变和倒转。速度分析是从地震资料中获取速度信息的主要手段。采用了基于相关速度谱、动校正道集、多速度小叠加、折射波速度、速度比例扫描、常速扫描等多信息、多手段来进行速度的拾取,同时充分结合区域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