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活动过程中,用竞争的方式是否会促进内在动机和活动表现一直是研究者们争论的焦点(Johnson 1990;Slavin,1996)。根据Deci和Ryan(2000)的认知评价理论,影响个体内在动机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感知到的控制感,当个体在活动中感觉到自己有较强的控制感时,会促进他们进行更多的内在归因,从而提高内在动机;反之,人们在受威胁、监督等控制性环境中,其自我决定感降低,进而会削弱内在动机。所以在竞争过程中,不同的情境对内在动机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那么竞争的情境和结果对幼儿参加活动的内在动机影响如何;对于竞争失败的幼儿,成人不同的评价方式又起着怎样的作用,目前缺乏相关的研究。为了探究这些问题,本研究随机选取吉林省长春市某幼儿园267名3-6岁幼儿为被试,采用实验法创设自主支持和控制性的竞争情境,并分别给予竞争失败的幼儿物质评价和言语评价(能力取向、努力取向)。结果发现:(1)竞争本身对幼儿的内在动机无显著影响,但不同的情境间差异显著(p<.01),即自主支持情境下幼儿的内在动机显著高于控制情境下的幼儿。同在自主支持的情境下,竞争组幼儿的活动愉悦度高于非竞争组,控制情境则相反,但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2)在竞争中获胜的幼儿内在动机显著高于竞争失败的幼儿(p<.01),且赢者对自己的能力评价高于输者,能力评价在竞争结果与内在动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对于获胜的幼儿,自主支持组的愉悦度显著高于控制组(p<.01)。(3)竞争失败的幼儿,言语评价组内在动机高于无评价组和物质评价组(p<.05)。对于年龄较小(3-4岁)的幼儿,努力取向评价组内在动机与能力评价组无显著差异,即该年龄幼儿还不能区分出能力和努力;但对于年龄较大(5-6岁)的幼儿,得到努力取向评价的幼儿内在动机更高(p<.05)。总的来说,成人可以采用竞争的方式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但要营造支持性的环境,不要给幼儿太多干涉和控制。对于竞争中失败的幼儿,成人最好给予努力取向的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冲失败对内在动机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