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北京嘉和丽园公寓楼的空调系统是典型的深井回灌式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根据笔者对该系统近三年运行状况的跟踪调查与分析研究,提出了重点对二次循环水泵进行节能改造的方案,应用变频技术将原来的定流量工况运行变为现在的可以随空调负荷变化的变流量工况运行,经改造后的二次循环水泵的节电效率高达35﹪,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机 构】
: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22
【出 处】
:
中国制冷学会2005年制冷空调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嘉和丽园公寓楼的空调系统是典型的深井回灌式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根据笔者对该系统近三年运行状况的跟踪调查与分析研究,提出了重点对二次循环水泵进行节能改造的方案,应用变频技术将原来的定流量工况运行变为现在的可以随空调负荷变化的变流量工况运行,经改造后的二次循环水泵的节电效率高达35﹪,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其他文献
镰孢菌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镰孢菌的分类一直根据形态特征来进行,由于镰孢菌形态性状受培养基、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有些种的界定不明确.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更为客观、明确的分类方法,以弥补传统分类方法之不足.已有许多文献报道证实了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电泳图谱分析可作为真菌分类的依据[1~3].然而,迄今国内外应用酶谱技术进行镰孢菌属分类的报道尚少.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技术,测定了串珠镰
将从6个籼稻和4个粳稻品种上采集并分离的10个稻瘟病菌单孢株分别接种到230个籼稻品种和183个粳稻品种上,结果表明从籼稻上分离的稻瘟病菌(籼菌)主要侵染籼稻,并且籼菌侵染籼稻后中等发病和重发病的品种比例均明显高于粳稻中这两种发病程度的品种比例;从粳稻上分离的稻瘟病菌(粳菌)主要侵染粳稻,并且粳菌侵染粳稻后重发病的品种比例明显高于籼稻中重发病的品种比例.研究还得出在籼稻中被籼菌侵染后发病比被粳菌侵
镰刀菌是真菌的一个重要类群,地理分布极为广泛,其中许多种镰刀菌是引起多种植物病害的病原.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采集了山西省部分罹病植物,采用传统的镰刀菌分类鉴定方法,探讨山西省植物镰刀菌的种类与分布.试验将采集于山西各地的56株染病植物,进行镰刀菌筛选分离,对其中具有大小型分生孢子的25株进行了种类鉴定,分属于10个种和2个变种,其中11株为尖孢镰刀菌、2株为锐顶镰刀菌、2株为半裸镰刀菌、2株为接骨木
文章介绍了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市场交易特点和冷藏运输概况,易腐货物主要产区的分布及产量的比较,肉类、水果、蔬菜出口情况及各种易腐货物的加工能力,分析了冷藏运输市场需求变化的特点,提出了发展冷藏运输的几点建议.
本文针对立式冷藏陈列柜中搁板的位置和尺寸对风幕流动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搁板有助于提高风幕流动的稳定性,使保证风幕稳定的Richardson数范围拓宽.对表征搁板位置的几何参数Dv和Dh的影响分别进行分析,结果显示Dv对柜内温度分布影响较大,而Dh则对风幕流动轨迹和热负荷影响显著.将Dh/b0控制在0~0.5范围内可以改善风幕的性能.
为研究制冷剂喷射(含气相和气液两相)对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需要建立反映涡旋压缩机内部参数变化的数学模型.基于此,本文建立了适用于制冷空调仿真的涡旋压缩机的分布参数简化模型.推导出适宜于任意渐开线初始角的包含吸气、压缩和排气全过程的分段函数形式工作腔容积模型和泄漏面积模型;将工作过程中的泄漏和排气统一考虑,建立了适合吸气和喷射为气相、气液两相和液相的涡旋压缩机模型,并基于能量守恒、质量守恒方程,
蒸发式冷凝器具有节水、节能、结构紧凑等优点而在工业制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理论上简要分析了蒸发式冷凝器强化传热的方法,建立了蒸发式冷凝器传热性能和可视化测试实验平台.在换热盘管底部和进风格栅之间加入填料的蒸发式冷凝器,在相同操作条件下,总传热系数和传质系数分别提高了7﹪~17﹪和35﹪~63﹪,主要是由于循环冷却水温度降低,大大提高了管外空气对流传热系数30﹪~66﹪.可视化实验研究表明
本文论述了蓄冷技术的分类、应用的必要性及现状.通过经济性计算模型,对现有的三种蓄冷技术与常规空调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潜能储存系统的设备初投资最大,比常规系统增加1.55﹪;机组容量潜能蓄冷系统最小,比常规系统小48.79﹪;潜能蓄冷系统年运行电费最低,比常规空调系统年节约44.6﹪;投资回收期是水蓄冷空调系统最短,其次是潜能蓄冷空调系统.而且潜能储存系统的工作介质为自然物质,对环境友好;工作溶
论文以蓄冷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给出了不同空调系统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的计算模型,并借鉴经济学知识提出几个评价蓄冷空调的经济指标.通过对比北京地区某办公楼应用常规空调和蓄冷空调系统,得出蓄冷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另外,论文还详细计算了蓄冷率、峰谷电价比对系统各项经济指标的影响情况.
为了有效地提高自然通风在现代建筑中的使用,研究和探讨自然通风对建筑物节能的影响,对室内自然置换通风两种典型浮力源进行了探讨.对于单一羽状流或是等同强度的室内地面(浮力)热源,其热力分层界面无因次高度取决于室内无因次有效通风面积的大小,与室内浮力流通量无关;室内分层界面上层区域的温度随着羽状流热流通量的增加而升高,与热力界面高度无关.获得的实验数据显示,对于浮力源为室内单面受热墙的环境层高度主要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