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际情绪、共情对冲突解决的影响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ps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际情绪与共情在群际冲突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心理学家的关注,冲突解决策略则直接关系到冲突解决的质量。为了探讨群际情绪和共情是否对冲突解决策略产生影响,本文采用跨类别范式启动被试的群体认同,结合故事情境来诱发不同的群际情绪,并设置虚拟冲突情境,考察被试的冲突解决策略。实验1 探究高共情能力组和低共情能力组在积极群际情绪启动或者消极群际情绪启动的条件下冲突解决策略的差异。实验2 与实验3 分别探究了进行认知共情与进行情感共情的被试在积极群际情绪或消极群际情绪启动条件下冲突解决策略的差异。
其他文献
第三方公正是组织公正的最新研究视角。在不公正情境中,相较于惩罚性公正,补偿性公正更具有可行性。实验1采用资源分配范式,发现面临不公正事件,多数的第三方选择惩罚与补偿相结合或补偿两种干预方式。实验2采用情景实验范式,探讨第三方公正两种不同行为的情绪前因,发现违规者聚焦的愤怒情绪能够预测第三方的惩罚行为,受害者聚焦的同情情绪能够预测第三方的补偿行为。
情境判断能力是飞行员驾驶安全行为的核心要素,对现代航线飞行安全产生重要影响。主动性人格作为一种能够影响环境变化的稳定趋势,与个体的情境判断能力存在密切联系。同时,认知灵活性作为一种灵活转换的心理表征,能够将反应定势转换到能够适应变化的或者不可预测的情景判断中。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确定感在他人的程序公正与自我的合作行为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情境实验(实验1)和行为实验(实验2)来验证这一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他人的程序公正对不确定感、自我的合作行为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不确定感负向中介了他人的程序公正对自我的合作行为的影响。
共情是指个体感知或想象他人的情感,并部分体验到他人感受的心理过程.研究发现共情的主客体因素均影响共情,主体因素包括共情主体的年龄、人格特质、自身经历、社会地位等.Bluck等研究发现自传体记忆的分享可以提高个体的共情水平.本文尝试从主体的自身经历出发考察个体的相似经历如何影响共情水平.
概念隐喻理论(CMT)认为人们依赖隐喻来建构或者解释刺激。解释水平理论(CLT)认为人们对社会事件的反应取决于对事件的心理表征,人们对认知客体的心理表征具有不同的解释水平,而解释水平取决于人们所感知到的与认知客体的心理距离,进而影响人们的偏好、决策与判断等。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主要是研究心理距离与解释水平的双向关系,而关于心理距离、解释水平、隐喻三者关系的研究比较少。
当一个群体感知到另一个群体所具有的资源、信念和价值观等对其存在、发展和目标产生威胁时,群际威胁随之产生。这种感知到的威胁会导致处于威胁情境下的人们对外群体产生消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内群体不存在内隐的偏爱。当进行社会比较时,个体为保持自尊,往往对自我评价增强。大量证据表明以往研究过度夸大了自我增强的作用,认为自己比他人优秀,但实际上不是,个体在进行上行比较时会产生对比效应。本研究旨在探究群际威胁情境下
由于深受儒学的熏染和影响,中韩两国拥有许多相似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知识信仰和文化特质,所以针对朝鲜族初中生而言,韩剧比美剧、日剧相比更加显示它的优越性,更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朝鲜族中学生各方面。延吉市的朝鲜族中学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语言的相通性,在很大程度上更容易受韩剧的影响。初中阶段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期,而且研究表明此时期的初中生易受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名字本身富含了丰富的信息,从名字可以联想到个体的性别、民族、甚至性格。随着互联网尤其是微信等移动社交工具的发展,人们对个体的第一判断也越来越依赖于名字本身。有关名字本身的一个最基础分类是:容易辨认和难以辨认,不同类别可能会对被信任者的可信性产生影响。为验证这一假设,本研究设计了两项实验,均采用被试内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被试对名字容易辨认的个体信任程度更高。实验一选取了33 名被试,通过让被试判断名字
具身认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社会关系与个体水平的认知一样都包含了具身方面,这一问题最直接的解释框架是关系模式理论(Smith,2008).Fiske 认为人类有四种基本关系类型:公共共享(CS)、等级排序(AR)、平等匹配(EM)和市场定价(MP),前三种都是具身的,与不同的具身线索存在联系.公平是平等匹配关系的体现,但还没有关于其具身线索的相关实证研究.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和理论提出
不同人群对男同性恋群体持有不同的态度,本研究调查不同群体对男同性恋群体的外显态度,并分析差异的原因,从而寻求一种新的方法干预个体对男同性恋群体的消极态度。研究1 采用问卷法探讨接触频率对男同性恋态度的影响,使用同性恋态度量表(男同性恋部分)、自编接触男同性恋频率量表,以及人口学信息中有关男同性恋内群体特征的题目,包括性角色、是否出柜以及Gay龄,对174 名18 到24 岁的被试进行外显态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