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千年科举的终结对中国社会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按理应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1905年科举废止时社会舆论对此事件近乎"无声无息",这既与经过多年持续性的批判科举已成"死老虎"有关,更与掌握舆论主导权的精英集团在晚清社会变局中利用既有的权势实现角色和身份的转型,从而相对有效地"归避"了科举废止带来的冲击有关.在新旧时代更替过程中,以"绅商"、"军绅"、"学绅"等为代表的"新绅士"群体敏锐地把握了社会变革
【出 处】
:
第十三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年科举的终结对中国社会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按理应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1905年科举废止时社会舆论对此事件近乎"无声无息",这既与经过多年持续性的批判科举已成"死老虎"有关,更与掌握舆论主导权的精英集团在晚清社会变局中利用既有的权势实现角色和身份的转型,从而相对有效地"归避"了科举废止带来的冲击有关.在新旧时代更替过程中,以"绅商"、"军绅"、"学绅"等为代表的"新绅士"群体敏锐地把握了社会变革所提供的机会跻身上层绅士的行列,借由上层绅士对于废科举的立场与态度,可折射出利益群体对于社会改革的勾连与互动.
其他文献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科举遗存,保护状况不一,呈现“碎片化”。单就某一处科举遗存而言,都是不完整的。可以将全国范围内甚至东南亚地区的其他国家的科举遗存做个普查,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确保其真实性,联合申报。虽然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存在区别,但是作为文化遗存的佐证,和科举文化相关的民俗非遗也可以纳入进来,让科举申遗更加完整。在现有的科举遗存之外,是否也可以将与科举有关联的学宫及书院结合进来,也是值
科举制作为中国古代国家"抡才大典",跨越政治、教育、历史、文学、法律、社会等众多学科领域,历时久远,对东亚社会文化和西方国家考试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无论是有形的科举文物,还是非物质形态的科举文化,都具有重要的价值,需要做深入的学术研究和广泛的宣传普及、保护工作.将科举制度极其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文化项目,申请世界文化及遗产,既有重要价值,也有可行性,值得积极争取,以发挥其文化、
借助文物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民间美术作品保护等多.种法律手段,加大科举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力度。形成科举文化申遗“两中心、两基地”及其申遗联盟(北京、南京两个中心,厦门、上海两个研究基地,各地遗留的文庙、贡院组成联盟)。依托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科举文化申遗专家顾问团,进行申遗专业指导。借助知识产权保护平台,促进科举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结合文化旅游产业,拓展
对地方行政进行有效的管理,一直是历代统治者关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秦汉魏晋南北朝及元朝,各级地方行政首长拥有选拔自己僚属的权力,因而形成了遍布全国的大大小小的以家族背景和行政长官为核心的地方势力,中央政令难以有效地在地方执行,不仅对中央集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而且大大助长了贪污腐败之风的蔓延,导致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极度低下.科举制度的实行,地方行政首长失去了直接任命僚属的权力,使得地方上再也无法形
明末清初,社会剧变,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举起"经世致用"的大旗,对程朱理学的空疏无用和"王学"末流的空谈心性进行猛烈抨击,推动了"实学"思潮的高涨."实学"思潮的兴起,不仅激发了知识界、思想界对于科举取士和八股文所造成的空疏学风的弊端进行反思,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改革建议,而且还对科考录取政策和考试内容产生了深刻影响.
唐代科举家族是指在唐朝世代聚族而居,从事举业人数众多,至少有三代连续多人取得科举功名,在地方乃至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家族.本文以清人徐松《登科记考》、今人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等资料文本所载科第人物为线索,对唐代柳氏科举家族进行初步的考察.
封建中国主体是科举中国,科举文化遗产是科举遗产的核心部分,更是中华文化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一部中国史核心桥段是科举史、一部中国文化史核心桥段是科举文化史.从历史贡献和国际影响而言,科举延续1300余年,堪称中华第一大发明;1905年,千年科举一朝遽废,留下了一份科举文化遗产.科举举世瞩目、影响深远,科举文化遗产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唯一性、濒危性、不可再生性、民族性、世界性和
藏在宁波天一阁深闺的明代《登科录》、《会试录》、《乡试录》总1000余万字点校本、整理本,即将由宁波出版社出版,笔者承乏主编,勉为写下一个《总序》,先行刊布,敬请科举界同行批评,以行订正.
科举博物馆是高额投入新建的专业博物馆.国内科举博物馆具有高额资金、珍贵土地与先进高科技投资.与高投入相反,科举博物馆存在免费参观,不收门票;门票收费低等低收入情况.增加广告措施及策略,做好博物馆与企业联合经营;做好科举特色及状元产品与休闲娱乐服务,形成特色经营收入产业;充分发挥科举专业特长,增加经济收入;开展文科与武科博物馆联合互动,国有与民办结合,增加博物馆经济效益等四点,是增加科举博物馆收入的
科举对文风常常起导向作用,就科举文风而言,从元代开始的"平易雅正",到明代的"醇正典雅",到清代的"清真雅正",呈现出一条有继承有发展的连续轨迹,这个发展轨迹延续时间很长,一直到科举终结为止.而元代作为这条轨迹的起点,其道文合一的思潮与平易雅正文风对后世影响深远,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从元人文集中辑出乡试考官五十余人,以乡试考官为中心略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