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和挠动脉两种穿刺入路途径置入颈内动脉支架术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将15例患者经桡动脉路径使用6F指引导管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与20例经股动脉路径使用8F指引导管进行同样手术的患者对比舒适度。
【出 处】
: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和挠动脉两种穿刺入路途径置入颈内动脉支架术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将15例患者经桡动脉路径使用6F指引导管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与20例经股动脉路径使用8F指引导管进行同样手术的患者对比舒适度。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硬膜外侧前间隙穿刺,用胶原酶溶解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可行性、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6月治疗患者10例,经CT或MRI确诊,无骨性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严重过敏体质、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男7例,女3例,年龄39-66岁,平均48.9岁,发病1周-5年不等.
目的 利用布一加综合征患者的MR影像数据建立个体化的下腔静脉血管三维数字化模型,探讨其意义以及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典型布一加综合征患者进行MR增强扫描,采集其下腔静脉影像数据集,将采集到的DIc0M格式的数据导入Mimics 10.01软件,运用阈值分割技术对下腔静脉血管进行分割,利用3D计算功能对其重建.
目的 通过对影像技术人员、设备、操作、质控等几个方面的要求,达到影像技术的规范化。方法 逐条列出要求。结果 从四个方面提出要求,与现代影像技术学科相适应。结论 只有达到本文提出的各种要求,才能达到影像技术的规范化、制度化。
目的 应用CT血管成像研究肠系膜上动脉在体解剖结构。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行腹、盆CT增强检查患者的图像,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方法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图像,对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走行、分布进行观察,并对血管间距离等相关解剖数据进行测量,分析其在性别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LCH)是一种少见的病因未明的朗格汉斯细胞异常增殖性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1-3岁患儿常见,临床表现多样,多器官均可受累.本文3例LCH均年龄小于4岁以头皮软组织肿块为表现就诊,行CT检查后误诊为外伤或脑膜瘤,经细针穿刺获取组织经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确诊.LCH临床表现各异,预后差异大,特别是无明显皮肤等其他器官受累者容易出现误诊.
目的 评价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技术在已确诊肿瘤或偶发局部病变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从而评估肿瘤患者的全身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50例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检查,其中已确诊原发肿瘤病史的患者42例,8例患者未明确原发肿瘤。通过对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结果的观察,对肿瘤进行分期,观察原发肿瘤及转移瘤的部位、大小,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肿瘤患者的原发病灶及全
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对放射科今后人员设备提出前瞻性的探讨。方法 用实际调查方法进行列表统计。结果 地市级医院设备人员不够,县级医院设备不足,私立医院人员较少。结论 医院布局尚可,机器设备应添置,工作人员需求较大。
目的 以往采用大剂量和高流速,来完成扫描,但由于加大了造影剂的用量,会对患者肾功能发生潜在的危害,256排CT的出现不但大大缩短扫描时间,而且充分减少了造影剂的用量,为此我们进行研究,以总量对比剂用量40ml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 检查设备:Philips 256排CT,德国欧力奇高压注射器,对比剂欧乃派克370,采用跟踪扫描方法,延迟3秒,触阀值为100HU,流速4.0ml/s,总
目的 探讨 CT分次团注双期增强在肾透明细胞癌诊断中的可行性以及受检者有效辐射剂量的研究.方法 将腹部B超强烈提示肾透明细胞癌,行双肾CT增强检查,并我院术后病理结果为肾透明细胞癌的患者(BMI:18.5-28)进行收集整理.按照患者检查的顺序依次将病例分为实验组(分次团注双期增强扫描)和对照组(单次团注三期增强扫描).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 例.结果 1.肾透明细胞癌 CT 增强扫描的定量分析:实
目的 探讨宝石CT低剂量颅脑灌注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A组:无颅脑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H、M、L),每组20例,行颅脑灌注检查,管电压固定80KV,管电流分别为150mA(H)、100mA(M)、80mA(L),采用ASIR加权算法,比较三组的有效剂量(ED)、不同ASIR权重参数值及信噪比(SNR),同时5分法图像质量评分.B组:恢复期脑梗塞病人6例,同一病人分别用固定管电压80kV及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