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区传统建筑的保护利用探索

来源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y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重点就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利用情况作简要阐述。保持原有格局和风貌,修旧如旧,增添、更新必要的基础设施,以利更好的利用和永续保护,是历史建筑保护维修的基本准则,各地的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大部分传统建筑墙体为土坯和青砖混和,为保持原真性,往往仍然继续使用土坯墙体。但在使用中,空调室内挂机、室内装饰不容易安装固定,同时在坚固程度上无法满足用户需求。这一点,在芦荡巷2号、大麦市街38号用户回访中都对墙体提出了改进意见。在以后的维修中建议采取内换土坯为砖,外部形式保持原样,更有利于永续使用。青砖外墙可定期清洗,并进行防水处理,起到美观使用的作用。在维修时尽量采用原有门窗,对破损的进行原样更换,油漆后继续使用。但这样的门窗还是不方便现代生活的需求,变形、裂缝、定期更换油漆也使得大量用户提出更换需求。为此可以考虑:保持原有风格,更换材质为塑钢等,形式可采用推拉式等,加入窗纱等防蚊虫设置,但形式、外观色彩保持不变,会解决这样的实际需求问题。在维修中,往往为了防潮,在青砖底层加入石灰等防潮措施,但在民居使用中已不能满足居住需求,建议可采取仿古瓷砖、木地板等形式,既不影响整体效果,又能从以人为本出发,满足居住的生活需求。在外观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尽可大胆采用满足用户需求的中西式布局,真正起到舒适、好用的作用。室内可根据功能需求,做好保温、节能的设施添加,真正体现低碳生活。
其他文献
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投巨资摄制的大型剧情电影纪录片《大明宫》和大型历史文化电视纪录片《大明宫传奇》,不得唐文化之要领,更无力揭橥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与华夏民族之精神.相比之下,1920年代德国的小制作电影《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和《泥人哥连》却深刻视象化了德意志民族的哥特精神,其Bauhaus主义的审美取向在电影美学策略上明显胜出《大明宫》系列影视作品的宏大叙事观.电影与建筑的根本,在于承继文脉和传
四十年代末,邹城市(邹县)因遭受战火的侵袭与破坏,毁掉了"子思祠"、"断机堂"、"子思书院"三处历史悠久的民族建筑,现无踪迹,仅存旧址.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加强文物的保护与修缮,进一步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将毁掉的子思祠、断机堂,恢复其原貌,展望一新,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给游客、广大人民,提供一处休闲的文化娱乐场所。“子思祠”、“断机堂”,位于老邹城的南城墙下面,南门口以东大约一
绿影壁是明代襄阳王府门前的照壁,壁面九十九条龙等是用武当山绿石雕刻而成,是四大影壁之一,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历经570年的风风雨雨,整体倾斜4度多,下沉约50厘米.本文对襄阳王府绿影壁抬升扶正文物保护工程的总体施工方案、关键施工技术与工序、监测监控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穿梁基础托换法、地道天井施工法、双向纠偏和顶升施工法,保证了工程的安全顺利完成.本文物保护工程研究的主要创新有地道天井法施工技术、
从封建社会以来,人们有了分工之后,以“劳力者治于人”,使劳力社会一直处于“下民群体”,根据阴阳平衡的原理,劳苦人民得到的健康比劳心的人多的多,天下有多少富人吃下了病,又花钱买健康,这是一个体力的印证,由于这种封建社会遗弃的偏见,使得体力劳动人群逐年减少,所以这种重体力劳动的行业,也迅速退出历史舞台,是一个重要原因。社会制度应重视这种规律现象。今天咱所说的不是讲复古就好,不是让历史倒退,不是否认今天
中国的传统建筑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和风格,成为世界三大重要建筑之一。由于传统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主,易腐朽变形,裂缝漏雨,也易引发火灾,特别是那些繁华昂贵的木雕不能长期保存,所以近世纪来,传统建筑逐渐被现代建筑,欧式建筑所替代。为了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古建艺术,遵循“传统建筑是根,民族文化是魂”的主导思想和“继承传统建筑精华,创立民族特色典范”的发展宗旨,20世纪末
郑氏十七房始建于南宋,建筑规模宏大,为郑氏一族历经百年艰辛建设,成为江南民居民宅的典范,成为全国最大明清建筑群之一.十七房郑氏是春秋末郑桓公的嫡传后裔.南迁后弃儒从商,商贾遍天下,发迹后逐步建起一幢幢大宅,马头墙错落有致,其宅群星罗棋布,是研究明清家族建筑群一部不可或缺的实例.数百年来,郑氏十七房建筑群之所以能保存至今,这与郑氏先祖选址和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南宋时郑氏先祖在宋室的为官较多,宋庭灭
历史上,蒙古为了同西藏地方政权保持密切的政治关系,藏传佛教无疑是最好的纽带.清以前蒙古民族一直被中原政权视为大敌.清朝时,统治者实施"因俗而治"和羁縻笼络的政策,不但强化了清朝政权的稳定,同时将地处北疆的蒙古地区变成了天然的"长城".喇嘛教第二次传入蒙古地区是明万历年间,在其的倡导和扶植下,藏传佛教以格鲁派的形式在内蒙古民间传播开来.在阿拉塔汗的影响下,土默特地区掀起了信仰藏传佛教、修建寺庙的热潮
随着城市化的飞速推进,老房子、老街区常常被看作是城市建设的绊脚石或是"烫手山芋".杭州市近年来通过对京杭大运河两岸的保护整治,不断摸索和实践,走出了历史街区保护的"杭州模式",在城市有机更新中保留了地方特色,传承了历史文化.其中尤以小河直街历史街区保护工程为代表.小河直街历史街区保护工程以改善旧城区中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主要目的。提出以修缮翻新住宅、增设基础设施、部分外迁稀释住户
藏传佛教传入内蒙古后,虽受到汉地文化和蒙古游牧文化、萨满教等的诸多方面影响.但其空间宇宙模型或多或少在部分寺院中也有所体现.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建筑是汉地官式建筑文化,藏地佛教建筑文化和自身萨满教文化的融合体.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形态的发展演变是各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各个力的作用点不同,作用的大小不等,作用的方式亦是千差万别.汉传佛教的空间宇宙观与藏传佛教密宗的曼荼罗世界有所不同.中原汉地佛教自身宗
自贡近两千年的井盐开采历史,塑造了悠久深远的井盐文化,晚清时期是迎来了自贡盐业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星罗棋布的会馆与祠堂成了这一重要的历史见证.透过这些会馆与祠堂,不仅看到了井盐经济的昌盛与繁荣,更看到了它们所承载的建立在井盐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与建立起来的城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