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不同栽培模式主成分合成积累动态变化研究

来源 :第三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wanderc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单科、单属、单种、是中国特有的名贵经济树种,也是很有前途的医用和工业原料,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栽培.杜仲乔林模式属于传统的栽培模式,树体高大,种子或叶子采集困难,产业化成本高,若要利用树皮或者枝木,就要毁林,产业化开发难度较大.为克服传统栽培模式的缺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苏印泉教授课题组按照国际市场对杜仲叶的需求,研发出以产叶为目的的商品林,简称“杜仲叶林栽培模式”.杜仲叶林栽培模式即改高大乔木为灌木的经营模式,利用杜仲萌芽能力强的特性,定植后每年春天从靠近地面处平茬,可生产大量的生物质资源,该模式已连续种植20余年,主要栽培管理技术都已成熟.本文以杜仲叶林栽培模式和乔林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模式杜仲叶和杜仲皮主成分合成积累动态变化比较研究,从而探清杜仲不同栽培模式下主成分积累动态变化,以期为杜仲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杜仲叶和皮中绿原酸、杜仲醇和京尼平苷酸含量各自出现的高峰期不同;2、两种栽培模式下,杜仲叶中绿原酸和杜仲醇含量高于皮,杜仲皮中京尼平苷酸的含量高于叶中;3、两种栽培模式的杜仲叶和皮中次生代谢物含量均存在差异,表现为叶林模式的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含量高于乔林栽培模式,杜仲醇和京尼平苷酸含量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在杜仲皮中杜仲醇的含量,乔林皮高于叶林皮,绿原酸和京尼平苷酸的含量,叶林叶和乔林叶差异随季节变化出现波动性变化.4、两种栽培模式下杜仲胶进行了提取分离,乔林皮中杜仲胶的含量高于叶林皮,但叶林栽培模式具有“一次栽植,年年平茬”的特点,可以作为杜仲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原料来源.
其他文献
为了快速有效获取《柬埔寨王国上丁省特许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项目区的森林蓄积量.基于野外实地调查数据,结合SPOT5和RapidEye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利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构建了森林蓄积量遥感估测模型,估算了2012年项目区的森林蓄积量,并根据地类、郁闭度和森林质量等因子将项目区划分为5 个类型,定量评价了各类型的森林蓄积量特征.结果表明:(1)利用预留独立样本对模型进行精度验证,不分类型的模型的总
随着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深入开展,南方集体林区在现代林业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对南方集体林区建设现代林业进行了系统的SWOT 分析,分析了南方集体林区建设现代林业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推动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战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做强森林生态旅游业,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人文生
生物质能源是一种高度清洁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点在于资源和环境的双赢.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既可以提供丰富的清洁能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又可以显著增加森林资源.文冠果被确定为我国北方惟一适宜发展的生物质能源树种,其种子含油率为30.4%-47%,种仁含油量高达66.39%-70%,富含有较高的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具有较高的工业价值和营养价值.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国际、国内的生物
本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54.3万㎞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42.44%.天然林多为杨、桦、柞、榆树天然次生林,在营林措施上多数以封山沙育林为主.人工林树种主要是杨树、柳树和油松、樟子松,由于绝大多数为纯林,营林措施比较简单.近年来,对一些“灌木杨”、“老头树”等残次人工林实施低产改造措施,实行集约化栽培,从种苗品种、质量、栽培管理等方面 进行科学经营,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对通辽市多年来森林资源经营管
本文从分析我国森林经营的技术需求出发,介绍了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支持下,开展的我国典型森林类型健康经营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情况.研究以我国8个主要生态类型区的8种典型森林类型为对象(即吉林省蛟河的阔叶红松混交林,吉林省汪清的冷杉过伐林,黑龙江大兴安岭塔河的天然落叶松林,陕西秦岭火地塘的松栎混交林,河北省木兰围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河北省赤城的天然次生白桦林,四川省绵阳的柏木人工林,海南省岛东的木麻黄人
为了切实做好贵州省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提高林地变更调查中各类土地类型的检测精度和确保林地资源数据时效性,在处理的Rapid-Eye遥感影像基础上建立贵州省遥感判断地类区划图斑标志卡,进行地类判读.通过判读结果精度分析表明运用Rapid-Eye遥感影像进行贵州省林地变更遥感地类判读是可行的.有林地、非林地的个数判读精度达到了98%,其次是灌木林地和其他非林地,判读个数精度都为96%,无立木林地判读为9
栎类天然次生林是三峡库区重庆市典型的落叶阔叶林,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首先综述了重庆栎类天然林经营现状,介绍了欧洲尤其是德国先进的培育珍贵大径材栎类林、促进栎类天然次生林可持续经营理念和技术方法,为三峡库区栎类等阔叶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借鉴与参考,对于促进库区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以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以2003年24块固定样地数据、同期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K最邻近分类算法、人工神经网络、土地覆盖分类4种方法,对研究区域的碳储量进行遥感估测.研究表明:(1)2003年研究区不同功能分区碳密度差别不大,森林平均碳密度为为52.40t/hm2,碳储量为278.5423万t;(2)碳密度大小与所处位置的海拔高度、坡向
目前,由于生物质能源和化学品的广泛研究和开发,使得基于木质纤维原料的生物质精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木质纤维原料中最为复杂的成分-木质素,其化学结构的研究是目前生物质精炼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木质素的结构研究一般包括:(1)原本木质素的结构分析;(2)原位核磁共振技术在木质素结构分析中的应用;(3)分离木质素的结构分析和官能团的测定;(4)生物质预处理中木质素变化规律的定量核磁共振分析;(5)
低聚木糖是半纤维素低聚合度的水解产物,在食品、制药、动物饲料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成为半纤维素高值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以毕赤酵母产木聚糖粗酶液对分离所得蔗渣半纤维素进行了酶解研究,发现制备所得低聚木糖富含木二糖、木三糖、木四糖,超过低聚木糖总量的93.0%.酶解反应12 h时所得低聚木糖得率最高,可将31.8%的木聚糖降解生成低聚木糖.对酶解12 h所得低聚木糖结构采用FT-IR和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