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功能新探索:“三性”结合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 :北京语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lu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课堂作为大学生思想、心理、学术与文化互动的重要场所,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拥有其特殊的作用。本文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以下简称广外法学院)37的实践经验为案例,通过实证分析,剖析“学术性”、“娱乐性”、“政治性”三性融合模式(以下简称“三性”结合模式)的第二课堂的理论价值和它对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意义,为贯彻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其他文献
新时期高等教育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要积极构建“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本文以动力管理为导向,以大学生的成才规律为逻辑主线,以场域理论和精神动力论为理论基础,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标准,研究探索“大学生成才动力管理系统”对成才动力的提升。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保证,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在要求。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而在某些大学生群体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仰危机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有效的疏导,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我国大学德育在传统的知识传授和重视活动中取得了积极成绩,但是面对新的德育环境和利益变迁,大学德育必须学会反思,必须在理想和现实中寻找各种力量的新的张力,必须高度凸现人文关怀的价值,体现矛盾性格和人文性格。而这种张力的基点须是在道德理想和道德实践中获得一种平衡和选择,其中有三个基本问题必须在育德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达成观念和行动上的一致性或同向性。否则,德育依然困惑,难辞低效。
本文探析“歆语工程”近三年的经历,应该看到奏响了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探讨了着北外特色德育工作的新理念,摸索了北外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在“服务社会、促进发展”框架下的新模式、新办法、新效果。
推动学校发展、共建和谐校园成为当前高校工作的主旋律。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注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做好高校学生成长成才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挥好辅导员队伍的生力军作用,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与和谐校园建设。本文探讨了构建和谐校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辅导员队伍对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在纷繁复杂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保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稳步发展与进步,就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见地,博采众长,共同探索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辅导员建设之路。
高校扩招使高校生源质量差距越来越大,为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扩招而带来的生源质量差距入手,结合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大连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实际,分析了由于学生素质的不同而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新问题,同时从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角度提出了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在工作实践中,我校辅导员队伍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四维探索”:在队伍建设目标上定位为“高起点、高素质,高水平”即“三高”;在队伍建设路径选择上定位为“学习优、知识优、创新优”即“三优”;在队伍能力标准建设上定位为“管理行、教学行、科研行”即“三行”;在辅导员队伍事业上定位为“人气兴、队伍兴、事业兴”即“三兴”。
本文立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际,综合作者思考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法,以期与同行交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经验与体会,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走向深入。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对刚刚跨入大学门槛并处于人生重要转折时期的大一新生进行及时而科学的指导。新形势下,明确入学教育的任务、掌握入学教育的特点、充实入学教育的内容、把握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十分重要。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可行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