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寒哮临床发病特点的动物模型。
方法:5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西医对照组(B组)、中医模型1组(C组)、中医模型2组(D组)和中医模型3组(E组),每组10只。检测各组大鼠BALF中细胞变化、BALF中IL-4、IFN-γ水平变化以及大鼠肺组织病理学的改变。
结果:(1)B、C、D、E组BALF中细胞总数和EOS百分比均较正常组A组升高(P<0.01),且中医模型C组大鼠BALF中的细胞总数和EOS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西医对照组B组(P<0.01)。(2)B、C、D、E组大鼠BALF中IFN-γ的含量与正常组A组比较均降低(P<0.01),且中医模型C组与西医对照组B组组间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B、C、D、E组大鼠BALF中IL-4的含量与正常组A组比较均升高(P<0.01);中医模型C组、D组、E组与西医对照组B组IL-4的含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中医模型C组的差异最为明显(P<0.01),同时中医模型组D组、E组与C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模型组大鼠都表现哮喘炎症反应的病理改变。
结论:大鼠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IL-4和INF-γ浓度及病理的改变可能成为中医寒哮动物模型的主要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