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揭示东北短历时暴雨的观测事实和预报线索,利用自动站、卫星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006年8月10日最大1h雨量达到90.8mm(泰来,其中,后半小时占82mm)的东北中西部百年一遇短历时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发展过程,及其发生的天气尺度背景和中尺度环境与触发机制.通过红外卫星云图和高分辨率的可见光云图,分析了MCS如何从一个γ中尺度发展为α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的过程.分析表明,与6个市(县)半小时雨量超过33mm相关联的MβCS分别发生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MCC形成之前,MβCS主要向东移动(最后合并成MCC),第二阶段,在MCC成熟阶段,MβCS出现在MCC的西南边缘,而且最强短历时暴雨就发生在这里.在分辨率更高的可见光云图上发现,有北、西两条积云线,它们交汇的地方MβCS强烈发展并产生暴雨.分析MCS加强和产生暴雨的原因表明,首先,暴雨发生前夕暴雨区域具有高温、高湿和对流性不稳定层结,并存在明显的对流有效位能增加、抬升凝结高度及自由对流高度降低的现象,有利于暴雨发生.第二,β中尺度云团之间的合并,使MCS迅速增长,产生暴雨.第三,北、西两条积云线分别与地面风场中的两条辐合线相对应,在它们交汇处的较强辐合导致β中尺度云团强烈发展产生暴雨.分析MCS在MCC西南方向传播的原因表明,两条辐合线的移动方向和速度决定了暴雨MCS的传播方向.另外,偏北气流的出现和新老云团的新陈代谢过程是触发暴雨的关键因素.上述分析结果也为短历时暴雨的预报提供了有用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