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温塔尔(Lowenthal)最早从地理学视角提出了"怀旧"(nostalgia)概念。博伊姆(Boym)强调空间之于怀旧概念的重要性,认为怀旧是空间的。怀旧作为时空的综合体,时间维度上是对过去的深度记忆,涉及历史文化的传承及回忆,而空间维度上则寻找永恒的"在家感",是在全球化语境下对本土文化的重建和认同。城市是最富于怀旧萦绕的地方,都市怀旧文化是当下全球化、城市化发展的伴生物。而在全球化、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城市,社会文化都处在急剧的变革和转型之中,城市将以怎样的方式继承和维系过去的情感和记忆?城市怀旧空间是主要的一种空间形式,它是藉由怀旧情感而生成的,被社会群体感知和利用的城市空间。根据怀旧的特点,Legg将怀旧空间(spaces ofnostalgia)划分为修复性空间(restorative spaces)和反思性空间(reflective spaces)。修复性空间是通过对历史遗迹、怀旧场所的修复或重建,以达到重塑地方,凸显城市地方性,增强地方认同感的需求。通济桥是一座佛山市区内的著名古桥,始建于明代。明天启五年(1625年),由佛山籍官宦、士绅倡议重修,并取名"通济桥",取其"必通而后有济也"之意。由于该桥是当时通往番禺、顺德的必经之路,为佛山商贸的重要通道。因此,佛山商民为祈求来年生意顺利,便行通济桥讨个好兆头,后来渐成正月十六"行通济"的习俗,并衍生出"行通济,有弊翳"这一俗语。以后历经多次重修,随着佛山街道的多次扩建,桥下河涌被改为暗沟,桥面被改为马路,已无"桥"的痕迹。但是,民间"行通济"的习俗却一直保留着。2001年,佛山市政府重新修建通济桥,推动了"行通济"民俗活动的发展。2012年元宵节当日"行通济"的人数达到60万人,成为一个民俗奇观。本研究拟将通济桥作为一个修复性的城市怀旧空间,通过文献分析、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在阐述该城市怀旧空间演变的基础上,从多元主体(政府、企业、媒体、学者、居民、游客等)的视角,分析城市怀旧空间的建构,以及对地方认同的影响,以探讨在城市怀旧空间演变过程中,权力、资本、地理想象、地方感等深层次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