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格心理学和创造心理学共享一个基本主题——独特性。创造心理学研究中关注个体的创意和行为的独特性,而人格心理学则研究个体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这两个学科都关注这种独特性的稳定性和一致性(Feist,1998)。因此,很多研究者关注人格和创造性之间的关系,大量的研究发现许多人格特质和创造性相关显著,例如,大量研究发现NEO-FFI的所有维度都和创造性相关:神经质(Kemp,1981;Marchant-Haycox&Wilson,1992),责任(Getzels & Csikszentmihalyi,1976;Kemp,1981;Shelton & Harris,1979;Walker,Koestner,& Hum,1995),内向(Busse & Mansfield,1984;MacKinnon,1978;Roco,1993),宜人性(Dudek,Bernèche,Bérubé,& Royer,1991;Eysenck,1995;Getzels & Csikszentmihalyi,1976)。也有很多纵向研究发现创造性人格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Camp,1994; Dudek & Hall,1991;Feist,1998;Getzels & Csikszentmihalyi,1976;Helson,1987;Helsonetal., 1995;Stohs,1990;Perleth & Heller,1994)。但也有很多研究结果存在矛盾(Selbyetal.,2005)。例如,Wallace(1985)认为创造性人格从来就和真实的创造性成就不相关。一些研究发现NEO-FFI维度和创造性不相关(Haller & Courvoisier,2010;Dollinger & Clancy,1993;McCrae,1987)。关于人格特质和创造性关系的争议,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出现这种矛盾的原因在于人格特质能成功地预测个体从事创造活动的基本决策,但不能成功预测特定领域的创造性(Sternberg & Lubart,1995)。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出现这种矛盾的结果在于,不同的研究者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样本来研究创造性人格,不同的研究者所谓的创造性人格的涵义是不同的,因此被认为是高创造性群体的许多创造性人格特质是有问题的(Hocevar,1981;Helsonetal.,1995;Mumford & Gustafson,1988)。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没有单一、同质的人格特质是所有高创造性群体的共同特征,能把高创造性和低创造性群体区分开来(Helson,1996),高创造性群体是各种相互冲突属性的聚合物(Haller & Courvoisier, 2010;McMullan,1978; Csikszentmihalyi ,1996).因此,高创造性群体的人格特质不是一个单一的特定人格剖面,而具有一定的复杂性(complexity)(Haller&Courvoisier,2010)。因此,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创造性人格的结构。本研究采用中国青少年创造性人格问卷(the Chinese adolescents’creative personality inventory,简称CACPI)对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青少年创造性人格进行测量,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创造性人格的三因素模型在四个国家青少年的拟合指数良好,均达到了可以接受的程度,具有一定的文化普遍性。对创造性人格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自我因素三个维度进行四个国家间的比较发现,在外部因素上,德国青少年的得分显著低于美国、日本和中国青少年,而其他三个国家青少年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内部因素上,中国青少年的得分显著低于美国和德国,其他三个国家的青少年之间差异不显著;在自我因素上,中国青少年的得分显著低于美国和德国,其他三个国家的青少年之间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