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放射性肺炎为胸部放疗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中心局部进展期肺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olumetric-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后症状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并将VMAT同静态的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及简单调强放疗(simplified Intensity Modulate
【机 构】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部肿瘤科 610000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物理中心 610000
【出 处】
:
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放射性肺炎为胸部放疗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中心局部进展期肺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olumetric-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后症状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并将VMAT同静态的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及简单调强放疗(simplifie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sIMRT)进行剂量学比较,初步明确该技术在肺癌放疗使用中的安全性.
方法:纳入2011年11月-2012年4月于我中心行胸部VMAT放疗,剂量)50价的局部进展期肺癌患者共23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3376岁(中位62岁);肺鳞癌8例、肺腺癌6例、小细胞肺癌9例;同步化疗11例、序贯化疗10例、单纯放疗2例;放疗前肺功:FEV 1皆>50%预测值,DLCO皆>40%预测值。所有患者皆采用Elekta Synergy直线加速器(6MvX)VMAT技术放疗,其中放疗剂量<60Gy8例、60Gy15例;采用双全弧照射13例、单全弧照射4例、患侧肺双部分弧照射4例、患侧肺单部分弧照射2例。放射性肺炎评价采用CTC3.0标准,分析临床因素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或≥65岁)、肿瘤类型、放疗剂量(<或≥60岁)、疗程中是否缩野、化疗联合方式、有无吸烟史、有无合并肺部感染、肿瘤T分期及N分期,及剂量学参数包括:双肺、患侧肺和健侧肺的Vs-Vso、MLD、GTV、CTV、PTV体积及剂量率。同时对全组患者依照我中心临床放疗计划制定标准重新制定IMRT及sIMRT计划,并同VMAT计划进行剂量学比较。
结果:随访时间3-8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56.5%(13/23)的患者放疗后发生CTC>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时间为放疗结束后0-2个月(中位时间1个月),其中CTC 2-3级8例(34.8%),CTC 4-5级5例(21.7%)。在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患者中,6例(46.2%)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弥漫间质性炎症,其中5例(83.3%)发展为CTC4-5级放射性肺炎。剂量学分析中前述的剂量学参数皆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无相关性。在临床单因素分析中合并感染为CTC2级放射性肺炎的高危因素(感染VS.未感染:100% VS.33.3% P=0.003)。在VMAT与IMRT及sIMRT的剂量学比较中,VMAT在全肺(VMAT vs IMRT:56.40%±15.46% vs 47.11%±12.22%,P=0.044; VMAT vs sIMRT: 56.40%±15.46% vs 46.84%±11.43%, P=0.028)及健侧肺(VMAT vs IMRT: 46.31%±21.79% vs 30.33%±17.17%, P=0.003; VMAT vs sIMRT: 46.31%士21.79% vs 29.50%±15.94%, P=0.002)的V:更高。
结论:肺癌VMAT放疗后发生症状性及致命性放射性肺炎的比例较高,同时其发生时间较早。合并肺部感染为症状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的临床高危因素。相对于工MRT及s工MRT技术,VMAT在全肺及健侧肺的V5更高。VMAT技术在肺癌患者的放疗中需谨慎使用,同时需联合多中心数据进一步评估其在肺癌放疗应用中安全性。
其他文献
本文检测分析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与非浸润性膀胱癌肿瘤组织的microRNA(miRNA)的表达谱差异,筛选与浸润相关的差异表达miRNA.首先,利用miRNA表达谱芯片技术对45例行开放性膀胱切除手术患者(24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1例肌层非浸润性膀胱癌)的新鲜冻存肿瘤组织miRNA表达谱进行检测,经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一组在两型膀胱癌中存在表达差异的miRNA;随后利用Realtime P
本文探讨PRX2,AKR1B10,E-FABP和67LR在二阶段化学诱发小鼠肝癌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将90只C57BL/6J雄性小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60只)和对照组(30只).实验组小鼠给予DEN一次大剂量激发,并以饮用CCL4/乙醇连续促进诱发小鼠肝癌;对照组小鼠仅给予正常饲料和自由饮用灭菌水.于第4周、第8周、第12周和第16周分别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各6只,第20周处死
本课题以RCC为研究对象,应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通过研究DKK-1,DKK-3在肾细胞癌中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试图揭示这两种抑癌基因与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从而为肾细胞癌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实验依据和治疗新途径。结果表明,DKK-1,DKK-3的mRNA和蛋白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的低于正常肾组织,提示DKK-1和DKK-3表达下调
乙醛脱氢酶(ALDH)可作为多种肿瘤干细胞的标志,而对其来源报道较少.体外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能诱导肿瘤干细胞的产生,而胆管细胞癌组织中TGFβ1表达与ALDH的关系尚未阐明.本研究旨在检测组织中TGFβ1表达,并分析其与ALDH的关系,探讨TGFβ1,ALDH表达的临床意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8例肝内胆管癌组织和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与无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CD82及ICAM-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讨CD82及ICAM-1的表达差异对结直肠癌浸润及肝转移的影响.方法:以自身正常粘膜组织为对照,对比观察CD82及ICAM-1蛋白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对比分析有、无发生肝转移的两组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CD82及ICAM-1蛋白的表达差异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影
目的:肿瘤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反应不一,在临床治疗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本研究旨在通过从化疗反应差异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寻找差异蛋白分子,以期能够获得可用于胃癌化疗疗效预测的标记物,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对多烯紫杉醇和卡倍他滨联合化疗敏感与不敏感的中晚期胃癌患者各4例,应用iTRAQ结合ESI-QUAD-TOF/MS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患者疗前外周血血清的蛋白丰度差异,并用EL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腺癌伴脑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肺腺癌伴脑转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患者采用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方案;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全身化疗联合全脑放疗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脑转移灶CR率为22.7%,ORR86.4%,肺癌原发灶的CR率4.5%,OR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及单倍型对新疆地区汉族鼻咽癌(NP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117例新疆地区汉族NPC患者的HLA-A、-B等位基因分型、HLA-A-B单倍型及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无瘤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Log-rank法单因素及Cox法多因素分析不同因素与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