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目的:通过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文版《简易感觉量表》的数据,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感觉处理障碍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分型。方法:根据DSM-V诊断标准及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3-10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86名,由父母或抚养者根据儿童日常生活表现填写中文版简易感觉量表。研究共回收有效量表81份,在SPSS19.0中使用Ward’s最小方差聚类分析(Ward’sminimum variance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方法,得出ASD儿童感觉处理异常的分型,并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及Post-hocTukey检验对各亚型的年龄、各模态感觉处理功能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得出各亚型感觉处理异常的特征性表现。结果:本组81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存在感觉处理功能异常的比例达86.4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本组患儿感觉处理功能异常可分为4种亚型,各亚型特征概括如下:1.类群1(n=19,23.5%):各感觉模态都有显著异常,尤其运动敏感度和力量弱/身体乏力分量表表现显著异常,是区别于其他类群的特征。2.类群4(n=9,11.1%):主要表现为味觉和嗅觉处理方面的障碍,而运动相关能力则基本正常,其他感觉模态表现为轻—中度的异常。3.类群2(n=30,37.0%)和类群3(n=23,28.4%)主要表现为感觉反应低下/寻求感觉刺激以及听觉过滤能力异常,在其他各感觉模态均表现为正常至轻度异常,感觉处理障碍的整体程度较轻。两者区别在于类群2寻求感觉刺激的程度轻微,而类群3严重。结论:本研究证实了我国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感觉处理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但其总体严重程度较国外报道低。根据各感觉模态异常程度的区别,可将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感觉处理异常划分为不同类型,为进一步进行孤独症谱系障碍合并感觉处理障碍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并且表明感觉相关干预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干预治疗中应占有相当的地位,有望为个体化干预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