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獭兔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

来源 :2011’全国家兔饲料营养与安全生产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sdl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旨在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幼兔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选用35±2日龄断奶幼兔14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对照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0.1 g/kg杆菌肽锌,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上分别添加5g/kg、10g/kg、20g/kg中草药添加剂,预试期7d,正试期60d。结果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对试验前期平均日增量及料肉比影响不显著(P>0.05),但降低了平均日采食量,其中试验Ⅲ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后期及全期,中草药添加剂增加了平均日增量,降低料肉比,但对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其中试验Ⅱ、Ⅲ组料肉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平均日增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组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中草药添加剂提高了断奶幼兔的生长性能,降低了腹泻率,在本试验条件下中草药添加剂在断奶幼兔日粮中的最佳添加量为10g/kg。
其他文献
本文综述了大蒜素对家兔生产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了其在家兔生产中的最佳用量,同时也对大蒜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针对各类家兔的营养需要Lebas先生提出了一系列的推荐量:18-42日龄生长兔,42-80日龄生长兔,不同生产性能的繁殖母兔(每年断奶40-50只或者50只以上)。依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提出的推荐量分为两类。第一类主要指影响饲料效能的营养组分:消化能、粗蛋白和可消化蛋白、氨基酸、矿物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第二类则指主要影响营养安全和消化健康的,如各种纤维素成分及其平衡性、淀粉和水溶性维生素等。在第二部分
本文利用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2011年6-9月期间对全国317个兔场的饲料利用情况的专题调研数据,分析了各地潜在的可以利用的饲料资源,目前饲料使用情况以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各地可以利用的饲料资源比较丰富,但养殖户自制饲料的比例在河南、内蒙和浙江较高,这些地区的养殖规模相对较小,而在养殖规模较大的山东和四川等地外购饲料的比例较大。同时,饲料的成本与外购比例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日粮纤维是家兔饲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兔饲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家兔日粮纤维的消化吸收特点及其在养殖中的应用做一概述。
为充分利用呼伦贝尔地区青干草资源,提高獭兔养殖效益,设计含青干草五个比例的饲料,进行饲养试验。选健康2.5月龄生长兔209只,分为五组,饲养管理条件相同,每月称重一次。得出结论:青干草在饲料中的添加比例以40%最优,在增重、效益方面均高于含青干草35%、30%、25%、20%比例的饲料,且在增重方面显著高于其他四个比例饲料。
本文探讨了日粮a-亚麻酸(ALA)水平对断奶至2月龄生长肉兔生长性能、肝脏和肌肉脂肪酸构成及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用断奶体重无显著差异的生长肉兔2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40只,分别饲喂不同ALA添加量(0,0.1%,0.2%,0.3%,0.4%)的饲粮。预试7天,正试23天。结果表明:日粮ALA水平对平均日采食量(ADI)、日增重(
为比较三种商品配合饲料的质量,选取平均体重相近的商品代伊拉兔仔兔30只,设计了单因素的饲养试验,试验分为3组。于2011年8月在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长春综合试验站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组饲料日增重优于A组,差异极显著(P<0.01),A、B组和A、C组之间虽有差异,但不显著(P=0.05)。C组采食量相对大,料重比也大。A、B组料重比低于C组,其组间差异不大。
兔场饲料浪费十分严重,本文从饲料质量,饲料储存,饲喂管理,设备设施几方面来深入剖析,找出饲料浪费的原因。显性饲料浪费是饲料数量上的浪费,容易发现与改正;隐性饲料浪费是饲料质量的浪费,不易发现,改正较难。
锌是动物体内重要的“生命元素”。锌调节肌体内多种生理生化活动,促进家兔的生长,改善动物屠体品质。同时,促进机体免疫机能,并与家兔的繁殖机能有很大的关系。但是,饲料类型、矿物质和维生素、锌源、氨基酸等影响锌的吸收和利用。本文就影响锌在家兔机体中吸收代谢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本文旨在研究自由采食条件下,野生葎草对家兔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葎草资源提供理论依据。选择2月龄比利时家兔30只,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饲喂新鲜葎草,对照组饲喂等量新鲜苜蓿。结果表明:试验组腹泻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盲肠内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