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测试在航空发动机研制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航空学会第八届航空发动机可靠性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05724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虚拟测试部分替代或者完全替代物理测试,能够有效缩短研制周期,节约研制资源,并行研制流程,降低研制成本.本文在详细分析虚拟测试背景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虚拟测试在发动机全生命周期中的逻辑架构,虚拟装配、虚拟维修、柔性仿真等虚拟测试技术在发动机研制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研制流程各环节迭代次数,做到时间上缩短,空间上协同,流程上并行,资源上节约,部分或者完全替代实际物理测试。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芳纶纸蜂窝材料在民机上应用的验证基础及选用原则.从蜂窝材料的生产过程控制要求,鉴定过程的等角度讨论蜂窝材料在应用时的需要关注的主要因素,指出蜂窝材料制造商在进行生产过程控制时,必须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及参数,并通过监控数据表明所设置的参数可控并且能够得到合格的目标产品。验证程序应当严格按照使用该材料客户的程序要求以及民用飞机规章的要求进行。尤其对于未在民用客机上使用过的国产芳纶纸蜂窝材料,
基于材料应变能理论和线弹性变形假设,推导复材层合板吸能强弱与等效弹性模量的理论关系,进而建立一种预估层合板鸟撞吸能强弱的方法.利用MATLAB软件编制复材层合板刚度求解程序,以方便计算等效弹性模量.以碳纤维层合板为例,对所编程序的准确性以及理论预估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外应力一定时,复材层合板的吸能强弱与等效弹性模量成反比关系.所编软件与MSC.PATRAN复材刚度的计算结果吻
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已成功应用到民用飞机机翼主结构上,冲击后压缩强度(CAI)是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值的一个重要参数,而长桁自由边缘冲击后压缩强度更为临界.本文基于两种铺层比例的X850/IM碳纤维增韧环氧树脂材料I、T、J型三种剖面长桁分别在两种自由边冲击模式下的压缩后强度试验,给出不同剖面、不同铺层比例和不同冲击模式条件下长桁自由边缘冲击阻抗、损伤模式及冲击后压缩强度的对比分析.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本文将国外VARI技术的发展归纳为“四个发展阶段,四个发展趋势”,指出了复合材料低成本优势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VARI和RTM在MA700结构的应用和适航验证思路,文章指出,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口材料十国内设计制造”的研制模式,在扰流板、起落架舱门等部件应用VARI低成本制造,在舵面尾边条、应用RTM低成本制造,有着巨大的优势。
复合材料蜂窝夹层结构的非线性传热设计直接关系到复合材料结构的温度分布,现行的商用软件需要引入高次幂温度偏导项,对于一般的工程计算需要较多的试验参数测试,其涉及的非线性计算部分的分析解不具备普遍性.本文采用数据编程处理方法,进行蜂窝结构复合材料非线性传热计算,通过多次提取Nastran的线性解,利用直接迭代法循环进行温度求解,将非线性传热计算显性化、通用化,结果表明,采用数据编程处理方法处理nast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手段,本文结合国军标中介绍的做法和发动机工作中的应用经验,提出应注意任务阶段与工作状态可根据产品特点决定是否删除,而且XX型号的FMECA报告与XX型号的整机FMECA报告有较大的区别,还要故障模式尽量细化,故障模式分析要全面,故障模式需要不断积累,以及上下级产品故障模式因果链,关键件、重要件的确定,并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而填写
军用航空发动机维修性指标确定是维修性设计的重要保证,合理的维修性分配方法可以使系统经济而有效地达到规定的维修性目标.本文阐述了军用航空发动机采用的指标的意义,介绍了维修性指标比例分配方法和适用条件,总结了实际分配的注意事项,可供其他复杂设备在确定维修性指标时参考应用.
为了探索非定常复杂流动对压气机性能稳定性和结构可靠性的影响,本文对算例压气机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流场特性计算,包括3排叶片模型的定常计算,2排叶片的定常计算以及2排叶片的半周非定常计算,并对不同工况点的计算结果进行了较细致的分析,结果发现:动叶尾缘区域压力面、吸力面静压分布反常,出现吸力面静压高于压力面静压的现象,这将导致叶片尾缘出现受力反向,产生附加扭转力作用,有可能会出现高周疲劳等问题;导叶叶
随着某型涡轴发动机寿命和可靠性增长工作的开展,工作寿命逐步从800h 延长到1000h,再到目前的2000h。但发动机日历持续时间一直为6年,未随工作寿命延寿一并延长。在此情况下,发动机工作寿命和日历持续时间不匹配的问题暴露了出来。本文通过对发动机翻修情况统计和外场使用过程暴露的可靠性问题进行分析,参考相似发动机典型非金属零件老化试验结果,参考国内外发动机日历持续时间现状,并按相关标准开展分析,阐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开孔式旋流器头部结构,基于CATIA二次开发实现了该结构的快速参数化设计,验证了所开发平台对实际工程应用的可行性.对这种新型结构的流场特性进行分析时发现,将外旋气流引入内流通道,虽然会导致流场旋流强度下降,但会使流场湍流动能增加,有利改善雾化;回流核心区位置会随着文氏管收敛角的变化而变化;文氏管扩张角增大能促进旋转射流向径向扩张,使回流区宽度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