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对方波脉冲电流模式下的二级热电制冷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所采用的是商用二级致冷片TEC2-25507,并测试了其在不同水冷热沉、热负载工况下的运行特性。本实验主要目的是研究不同运行参数,如热沉进水温度、进水流量、单脉冲电流参数(幅值、持续时间)以及热负载对二级致冷片冷端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级致冷片冷端温度变化皆受上述提及运行参数影响,尤其是热沉进水温度及热负载。
【机 构】
: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工程系,西安 710049
【出 处】
:
2016年第九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方波脉冲电流模式下的二级热电制冷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所采用的是商用二级致冷片TEC2-25507,并测试了其在不同水冷热沉、热负载工况下的运行特性。本实验主要目的是研究不同运行参数,如热沉进水温度、进水流量、单脉冲电流参数(幅值、持续时间)以及热负载对二级致冷片冷端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级致冷片冷端温度变化皆受上述提及运行参数影响,尤其是热沉进水温度及热负载。
其他文献
依据GB/T 5773-2004 的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台的精度及可靠度完全取决于传感器的可靠性。本文提出采用减法聚类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方法对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台传感器进行故障检测。减法聚类将试验数据的各种工况加以区分,然后根据各类已区分的工况利用支持向量机对运行数据进行故障检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减法聚类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对压缩机性能试验台的传感器固定偏差故障进行有
结合FLUENT 软件多点模拟和TRNSYS 软件动态模拟的各自优势,本文对DOAS+CRCP 空调系统提出了TRNSYS-FLUENT 联合仿真并搭建了相应仿真平台,对包含室内气流组织分布的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同时,在联合仿真的基础上提出并验证了基于多传感器的室内送风优化控制策略,实现了对室内气流组织分布的在线优化控制。
针对小型家用制冷空调,利用Simulink 建立空调的能耗与频率、脉冲关系的模型。通过改变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实现VRF 系统低能耗的目标。本文对VRF 系统能耗模型进行了介绍,并重点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分析。经验证,VRF 能耗模型比较准确,在满足冷负荷的同时,可以实现节能的目的 。
针对露点温度和微通道换热器内冷媒温度的差异,实验研究了微通道换热器的结霜性能。结果表明,在结露工况下,换热器压损和换热量绝对值变化不大,且在实验进行一小时后基本稳定不变,在换热器背风面出现液体水不断疏出;在凝露结霜工况下,在实验进行一小时后,换热器压损和换热量绝对值变化不大,迎风面和背风面均有结霜,迎风面相对于背风面结霜较少;在凝华结霜工况下,没有出现凝露现象而直接结霜,换热器压损明显增加,换热量
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都是影响居住者热舒适性和空调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开展室内空气温湿度同时控制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对于直膨式空调这样一个多变量、强耦合和非线性的系统而言,引入湿度将会显著增加系统的建模难度。单一的物理建模或者经验建模都无法同时满足精度和灵敏度的要求。本文提出了混合建模的方法,对与室内空气直接传热传质的蒸发器进行物理建模,对除蒸发器之外的系统其他部件利用神经网络(ANN)进行数学建模
本文通过建立多相流动和传热传质耦合的二维CFD 模型,对湿空气中水蒸气与水直接接触时的冷凝速率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通道内湿空气流动时温度与水蒸气浓度的分布,分析了入口空气参数以及水面温度等因素对湿空气冷凝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空气流速能够获得更大的冷凝速率,但空气流速较低时冷凝效率更高;壁面温度存在一个临界点,当小于临界点后,冷凝速率基本不再增加,临界壁面温度主要和主流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
直线压缩机在深冷和普冷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直线压缩机的关键技术,柔性弹簧组件对提高直线压缩机性能和可靠性非常重要。以往研究只分析了弹簧组件的片数对刚度和弯矩的影响,对弹簧组件的其他性能涉及较少。本文对柔性弹簧组件的垫片厚度和片数、安装方式和固有频率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有限元分析,利用三维软件建立了弹簧组件的3D 模型,并用ANSYS 软件模拟了不同垫片厚度和片数对弹簧组件刚度和最大应力的影响,单
吸附式制冷常采用回热回质循环来提升系统性能。本文研究了一种采用串联回热和类回质方式的回热回质循环吸附式制冷系统,并对其进行仿真计算。系统的主要部件(吸附床、冷凝器和蒸发器)采用间壁式换热器,并依据三层换热的特点来建立数学模型,并考虑了两蒸发器式系统的结构特点,对作为储液器的蒸发器也进行建模。通过对各换热流体出口以及吸附床的温度的分析,回质过程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而串联回热过程实现了性能提升的效果,
本文数值研究了热压自然通风作用下太阳能烟囱的回流特性,采用流线和热线实现烟囱内空气流动和热量传递的可视化,并运用结构化理论探讨了离散热源空间位置和热源尺寸等因素对回流过程的影响。当Ra 数超过104,烟囱出口处开始出现回流;随着Ra 数增大,烟囱回流穿透深度增加。
传统的直膨式空调控制策略以启停控制或者PID 控制为主,近年来,智能算法比如传统的模糊逻辑算法,也开始受到关注。但是,模糊逻辑算法由于其对专家经验的高度依赖性,极大限制了它在直膨式空调系统中的运用。本文对一种基于权重分析表的新型模糊逻辑算法进行了学习与研究,结合直膨式空调系统模型,对该算法权重取值的4 种典型方式,凹凹,凹凸,凸凸和凸凹在直膨式空调系统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凹凹型和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