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收集了因创伤为主的肺外病因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8例,进行诊断治疗.最后指出,对ARDS要早认识、早诊断、早治疗,在原发病12小时~72小时之内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当高度怀疑ARDS时,即按ARDS进行治疗,尤其是在机械通气的应用下,配合各项有效的综合措施常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减少死亡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收集了因创伤为主的肺外病因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8例,进行诊断治疗.最后指出,对ARDS要早认识、早诊断、早治疗,在原发病12小时~72小时之内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当高度怀疑ARDS时,即按ARDS进行治疗,尤其是在机械通气的应用下,配合各项有效的综合措施常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减少死亡率.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综合现代化程度的不断进展,创伤已成为社会的第一大公害.按伤后死亡的统计,伤后立即死亡的占50%,早期死亡的占30%,后期死亡的占20%,其中80%是死于感染或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因此多发伤伴MODS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发伤由于致伤因素复杂、生理内环境紊乱严重、免疫功能明显抑制以及早期各种手术干预,病人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如何在创伤早期综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严重创伤/多发伤和大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是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也是多脏器功能不全(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主要表现形式.创伤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
缺血性心脏病伴发心律失常十分常见,常出现在临床症状恶化的早期.室性心律失常多表现为:室性早搏、室速(VT)和室颤(VF).正确处理严重心律失常,对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其近、远期临床预后非常重要,AED的早期应用和除颤技术推广,使病人死亡率降低了一半.临床医生规范治疗严重心律失常,对提高存活率颇有益处.本文探讨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本文选用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随机治疗老年难治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121例,对比观察了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美罗培南的临床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2.3﹪和77.0﹪,疗效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且美罗培南对大多数老年难治性细菌性下呼吸道致病菌尤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仍具有较高清除率;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最后指出,如发现老年性难治肺部细菌性感染在其它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应考虑选用碳氢霉
本文利用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的检测,短期随访一组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以探讨TpP在UA患者近期预后的意义.研究表明,TpP水平的升高幅度能区分UA患者的危险程度,监测TpP水平可尽早发现血栓形成的征兆,筛选出UA的高危患者,及时抗凝、溶栓治疗,可避免血栓进一步发展,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文选取以急性呼吸困难为主诉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两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和血浆BNP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发现,DHF患者的BNP水平显著性高于COPD患者的水平,二者之间几乎没有重叠.BNP水平是鉴别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呼吸困难的重要因素,这对于缺乏标准化诊断的DHF有特别的意义.
本文选择高血压患者187例根据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曲线分为非勺型曲线组和勺型曲线组,进行动态血压测量、超声心动图检查、活动平板试验、头颅CT/MRI检查、高血压眼底视网膜病变分级和尿蛋白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动态血压监测能有效反应患者血压波动曲线,及时检测出非勺型曲线患者,减少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及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本研究检测心跳骤停患者径心肺脑复苏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变化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并进行APACHEII评分,探讨核因子-κB活性与复苏后多脏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的关系及其预警价值.
本文选择胃肠功能多指标联测的方法分别对肠粘膜的屏障功能、免疫功能及蛋白质代谢变化进行监测,以评定早期肠内营养(EEN)及生长激素治疗对危重患者的疗效,借此为临床寻求早期诊断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可靠指标.
本文首先从病原菌变迁总体趋势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达与评判两方面讨论了病原菌与耐药性变迁情况.然后从抗感染治疗策略,控制感染辅助治疗策略及抗感染治疗具体策略三大方面详细论述了危重病监护病房抗感染治疗经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