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溶剂法提取鱿鱼内脏油脂及脂肪酸分析

来源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三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lin1983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鱿鱼内脏含有丰富的粗脂肪和蛋白,其粗脂肪含量占内脏干重20% ~ 30%左右,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约占65%,EPA和DHA占总脂肪酸32%左右,鱿鱼内脏是提取EPA和DHA的良好原料.本文采用不同方法提取秘鲁鱿鱼内脏的油脂,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油脂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采用有机溶剂、酶解、碱水解这三种方法对鱿鱼内脏的油脂进行了提取,提取条件优化及综合分析,最终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有机溶剂法采用了氯仿-甲醇法、乙醇法、正己烷法,三种方法的平均提取率分别为60.61%、17.71%、22.72%.对不同方法提取的油脂进行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6.24%,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9.01%.多不饱和脂肪酸中,EPA含量为7.14%,DHA含量为24.97%.鱿鱼内脏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成分与鱼油很相似.不同溶剂法提取对于鱿鱼油脂的脂肪酸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对其提取出的脂肪酸异构体种类影响较大.正己烷法能提取出的脂肪酸异构体种类最多,其次是酶+正己烷法,再次是氯仿-甲醇法,乙醇法最少.本文研究结果为鱿鱼内脏的油脂提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壳寡糖是自然界唯一一种天然阳离子寡糖,具有抗氧化、抑菌、抗肿瘤、调节血糖、降低胆固醇等多种重要生理活性,被列入新食品原料。然而壳寡糖在人体消化系统中的消化机制尚不明确,影响了对壳寡糖生理活性作用机制和营养功能的认知。本研究采用体外胃消化模型,探究了壳寡糖在模拟胃消化环境下消化过程的分子变化及与其他食物组分的分子相互作用,进一步探讨了上述变化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消化反应的不断进行,胃液中的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