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自由深蹲是应用极其广泛的抗阻练习方法,自由深蹲主要包括颈前深蹲、高杠位背蹲和低杠位背蹲三种模式,目前关于三种自由深蹲模式的差异更多停留在理论分析阶段——颈前深蹲对伸膝肌群的刺激更大一些,低杠位背蹲对伸髋肌群的刺激更大一些,高杠位背蹲对下肢肌群的刺激介于低杠位背蹲和颈前深蹲之间。对三种自由模式深蹲差异的理论分析并没有具体的实验研究来证实;同时理论分析还不够细致和全面,比如三种自由模式深蹲的肌电数值比较。本研究欲通过实验得出三种自由深蹲模式的肌电特征以对前人的理论分析进行验证并得出相应的规律,同时实验得出的结论可为训练实践中根据训练目标选择自由深蹲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10名硕士研究生报名参与本实验,招募要求受试者已熟练掌握三种自由深蹲技术。报名参与本实验的10名受试者均进行过两年以上的系统深蹲训练,同时身体无任何伤病和疼痛。受试者需要填写PAR-Q问卷,所有回答均为"否"方可继续参与本实验。最终有8名符合要求且时间合适的受试者参与肌电实验(身高=176.63±4.69cm;体重=80.25±7.07kg;年龄=25.00±0.87yr;训练年限=6.25±1.64yr)。受试者进行正式测试前需要对三种深蹲动作技术进行规范,对受试者进行三种深蹲的技术动作的详细讲解,同时规范、统一每种类型深蹲的下蹲幅度、杠铃杆所处的身体位置等技术要领。受试者共参与四次测试,前三次分别测试三种不同类型深蹲的10RM,第四次进行三种不同类型深蹲的肌电测试。三种不同类型深蹲的10RM测试之间间隔至少72小时,每次测试流程一致。首先进行准备活动,之后按照NSCA推荐的测试流程进行深蹲的10RM测试,测试完成后进行恢复再生。完成三种类型深蹲的10RM测试后72小时受试者开始肌电测试。测试时要求受试者穿着宽松的短裤和摩擦系数较高的T恤以及平时深蹲训练所穿的运动鞋。受试者首先进行准备活动,之后将需要贴肌电片的部位用酒精擦拭、必要时剃除毛发,然后将肌电片顺着肌纤维的走向并排贴至肌肉最隆起的部位,测试所选择的八块肌肉是竖脊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腓肠肌(内侧)。肌电片贴放完成后受试者抽签随机选择三种类型深蹲测试的顺序。确定好深蹲类型后调节杠铃片,杠铃重量与之前测试的10RM值一致。之后连接无线肌电探头,本实验使用意大利Cometa Wave Plus无线表面肌电测试仪。同时实验场地内架有一台摄像机,摄像画面包含整个电脑屏幕和受试者。一切就绪后受试者开始进行深蹲,按照之前的技术要求重复四次,测试人员大喊一声"蹲"后开始每次深蹲,重复四次后将杠铃放回支架。之后受试者被动休息五分钟,受试者休息的同时测试人员将下一次深蹲的重量调节好,五分钟后受试者开始第二种类型深蹲的肌电测试;完成后再休息五分钟,测试人员调节重量,然后进行第三种类型深蹲的肌电测试。所有测试完成后,受试者进行恢复再生。研究结果:低杠位背蹲时竖脊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的均方根值(RMS)均显著大于高杠位背蹲时(P<0.05),高杠位背蹲时竖脊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的RMS均显著大于颈前深蹲时(P<0.05);颈前深蹲时股外侧肌、股直肌和股内侧肌的RMS均大于高杠位背蹲时,高杠位背蹲时股外侧肌、股直肌和股内侧肌的RMS均大于低杠位背蹲时,只有股直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行三种深蹲时腓肠肌(内侧)的RMS无明显变化规律。研究结论与建议:训练目标为着重发展躯干后伸和伸髋肌群时,优先选择低杠位背蹲;训练目标为着重发展伸膝肌群时,优先选择颈前深蹲;训练目标为均衡发展躯干后伸、伸髋和伸膝肌群时,优先选择高杠位背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