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兔球虫病是由专性寄生于家兔消化系统的艾美耳属球虫引起的寄生原虫病,是危害养兔生产的主要疫病之一。活卵囊疫苗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球虫病防控疫苗,但是当前尚无疫苗应用于兔球虫病的防控。因此本研究以实验室保存的肠艾美耳球虫(Eimeira intestinalis)、大型艾美耳球虫(E.magna)和中型艾美耳球虫(E.media)为研究对象,对兔球虫病活卵囊疫苗开发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选取30至40日龄无球虫仔兔42只,随机平均分为7组,前三组每组分别经口免疫1×10~3个孢子化各单种卵囊,14天后再以相同剂量卵囊进行二次免疫,其余四组同时接种相同体积的PBS;二免14天后,前三组使用与免疫虫种相同的5×10~4个孢子化卵囊进行攻毒,四至六组分别接种5×10~4个孢子化的不同种卵囊,第七组为空白对照组,记录攻毒后仔兔的日增重变化以及卵囊排除量。结果显示,攻毒后三个免疫组仔兔的平均日增重与空白对照组相似且无差异(P>0.05),而三个不免疫攻毒组的平均日增重水平则显著低于免疫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利用活虫免疫后能够显著降低攻毒后卵囊排出量,三个虫种各自攻毒后的卵囊派出量相较于空白攻毒组均显著降低(P<0.01)。该结果表明,以上三个种的兔球虫进行免疫后,均能给仔兔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抵抗后期的大剂量攻毒,因而这三个虫种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具有进行疫苗开发的潜力。之后我们将三个虫种的卵囊进行混合免疫,检验其共同免疫的可行性。我们选取30至40日龄无球虫仔兔30只,随机平均分为5组,前三组分别接种总数为1.5×10~3、2.4×10~3、3×10~3个等比例的混种卵囊,14天后再以相同剂量卵囊进行二次免疫,第四组为不免疫攻毒组,第五组为空白攻毒组;二免14天后,前四组均以总数为1.5×10~5个等比例的混种卵囊进行攻毒。结果显示,三个免疫组在攻毒后均能保持与空白对照组相似的日增重水平且无差异(P>0.05),而不免疫攻毒组日增重则显著降低(P<0.01);免疫后攻毒组的卵囊产量相较于不免疫攻毒组,分别降低了80%、92%和98%(P<0.01)。该结果表明,3种艾美耳球虫混合免疫也可以对兔球虫攻毒感染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综上所述,以上三个种的兔球虫均具有良好免疫原性,能够给宿主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同时实验也证明了多虫种混合免疫的可行性,为兔球虫病多联疫苗的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